头晕、疲劳、无力?可能是肝胆有湿热吧!1祛湿清热方剂,帮你辨证调理。
其实这种情况中医称之为“暑”或“苦夏”。
祖国医学记载,夏季发病是指每年夏季出现的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头晕目眩甚至长期低烧的综合征。这种病多是由于感受到夏季的炎热,导致体温调节中枢混乱,胃肠消化功能低下。湿热最容易阻滞气机,可见胸胁胀满,腹满,情绪低落。
其中,肝胆湿热是头晕等疾病的常见病因。
头晕属于中医“眩晕”的范畴。早在《黄帝内经》中就强调了肝与眩晕的关系。《苏文志珍大论》中说“凡风落眩,皆属肝”,并指出眩晕的发作与肝关系最为密切,且“木弱则昏,云扰则风连,屋内无木。”肝属木,这里的木是郁的,说明肝气郁。因此,肝功能异常是引起头晕、目眩等疾病的重要原因。
然而,夏天天气炎热,多雨。自然环境中,湿热充沛。中医认为,湿属阴,热属阳,一阴一阳,两者合而为一,形成湿热瘀滞。两者都是常见的致病因素。现代内科医生也认为湿热患者往往是致病的。
在大多数眩晕患者中,由于外感致病湿热,再加上夏季人们偏爱冷饮和食物,容易损伤脾胃,导致湿热蕴结于肝胆,不利于肝气,影响清脑等窍,所以出现头晕、头重、目赤、牙龈多、口苦黏腻,或伴有恶心、呕吐、小便短赤、大便粘稠等症状。
因为“见肝之病,知肝传脾”,肝病往往累及脾。比如,现代人由于工作压力大,往往会陷入焦虑、紧张、抑郁等情绪不适的状态,导致肝郁脾虚,从而引发各种脾胃疾病。因此,肝胆湿热的患者往往会出现乏力、食欲不振、腹胀等症状。与脾胃湿热不同,肝胆湿热常伴有胁痛、口苦等肝胆症状。
这也是很多肝胆湿热患者的共同表现。最近很多以头晕为主诉的患者都属于这种情况。一位65岁的家庭主妇,张女士,患有复发性头晕超过1年。在此之前,颈动脉彩超等检查显示头晕与颈部活动无关,肝功能和血常规检查也未发现明显异常。半个月前和孙子吵了一架,头晕复发。休息后缓解不明显,发作频率和严重程度增加。平时食欲一般,身体瘦弱,症状为精神疲乏,面色萎黄,口干口苦,口渴,睡眠不好,小便黄,大便粘稠。结合其舌诊(舌尖红,舌苔黄腻),这是一个肝胆湿热,脾胃虚寒的证候。
所以对于这类疾病,在清利肝胆湿热的同时,还要注意健脾和胃,结合具体症状、舌诊等循证用药。正如名医吴鞠通在《伤寒论》中所说:“只有清热祛湿,才不退,而祛湿则更热。”在清湿热的时候,要分清湿热的来源,整体治疗,做到治本。
丹栀逍遥散是治疗此类疾病的常用方剂。本方来源于《内经消化》,在逍遥散的基础上加牡丹皮、栀子组成。具有养血健脾、疏肝清热的功效。
上例陈女士用此方治疗:牡丹皮、百合、柴胡、当归、茯苓、麸炒白术、白芍、川芎、白芷、石膏、干石斛、甘草、醋元胡。调理7天后,头晕症状和发作频率明显减轻,口干略重,食欲和睡眠改善,小便正常,大便逐渐成形,偶尔左下肢抽筋。舌边红,苔薄白。继续坚持调理1个月,停药半个月头晕没有复发。
其实这个方子之所以对这个病有很好的疗效,在于它以清肝利胆为主,辅以健脾益气,理气解郁,自行消除湿热,所以肝木不能占土,所以头晕口干就消失了。气血得到补充,脾胃得到补充,四肢肌肉得到滋养,左下肢抽筋就会好转。方药相辅相成,调畅气机,所以有效。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肝胆湿热会导致头晕,但夏季头晕的原因不仅仅是湿热,还有可能是气血不足或其他基础疾病诱发的。因此,如果你感到不适,头晕,头痛,不要自己吃药,因为它是湿热的。一定要及时咨询专业医生,根据辨证调整。
希望更多的朋友能从以上相关表达中受益,需要交流的朋友也可以点击我的头像发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