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绍功治疗肿瘤的中医原则:大法扶正,重在整体。
1.首先开胃,具有气血生化之源。
(1)芳香开胃法:苔腻晦暗,属耐湿、中焦。芳香开胃为宜,宜用温胆汤、保和丸切之。如胃癌(2)和胶质瘤(1)病例,用温胆汤开胃,后用杞菊地黄汤补肾扶正。
用温胆汤开胃祛苔,需要知道申氏常用的序贯五步法,以及一味治丹参、痰瘀、一味生气、益气养毒两法。所谓序贯五步法祛痰,第一步是加生薏苡仁10g,车前草30g,利尿白花蛇舌草30g,瓜蒌30g,菊花10g,当归15g等。润肠,以利排便,给痰一条出路。
如食道癌(1)脾胃不和证,用茵陈、泽泻、薏苡仁、白花蛇舌草利尿,用瓜蒌、莱菔子润肠;肾细胞癌病例①痰湿证,桑白皮、生薏苡仁、车前草、丹参,宣渗以除痰湿毒,并合为“开鬼门关、清宫”、“治未病、去故地”之剂(苏文唐冶劳仑)。如果不能祛除腻苔,可以改成“三竹”:燥热时用天竺黄,咳嗽时用竹沥水,如胃癌的情况(2)痰瘀互结证,这是第二步。如果不行,加茵陈15g,泽泻10g,这是第三步。或者是油腻的,也可以直接添加。如果还是不行,再加入松藻15g,海带15g,这是第四步。腻苔仍存,最后可加生龙骨30克、生牡蛎30克、蛤蜊30克,如食道癌(1)脾胃不和证、胃癌(2)痰瘀互结证、肝癌(1)肝郁痰瘀证。先去腻苔,再去痰,才是临床见效之道。
痰瘀交织,痰不忘散瘀。一味加丹参可形成痰瘀同治、以化痰为主的药物,如肾癌病例①痰湿下阻证;痰阻气伤,一味生气,既能益气化痰,又能扶正托毒,如胆囊癌病例①痰毒阻滞证。
(2)健脾开胃法:苔薄愚,因脾不健,宜健脾开胃,抛香砂六君子汤斩之。比如胃癌,用香砂六君子汤健脾开胃后,再用杞菊地黄汤扶正固本;胆囊癌(2)一开始用龚毅散健脾,开胃后用杞菊地黄汤扶正防复。
(3)滋阴开胃法:无苔或少苔,是胃阴不足所致,宜滋阴开胃,用养胃汤或增液汤加减。比如鼻咽癌(①),先用头增液汤开胃,再用杞菊地黄汤合当归补血汤滋补肝肾。
2.调理肾脏,恢复正气的先天之本。
当胃是开放的,涂层薄而不腻,或它是薄的,可以接受,杞菊黄帝汤灿用于调节阴阳的肾。沈氏认为,健脾不如补肾。健脾就是调理气血,有两个缺点:一是性温,容易担心热致炎症。过量口服会引起口干、咽干,甚至流鼻血、烦躁不安;两者都是油腻的,往往阻碍了减少肠胃摄入的弊端。过量口服会导致食量下降,得不偿失。补肾就不同了。补肾可以调理肾中的阴阳、水火,蒸发脾土,滋养五脏,比健脾更全面,没有补气养血、阻胃之弊。在恶性肿瘤的治疗中,一是能补肾,恢复正气,提高机体免疫力;二是患者精神健康,生活质量提高,可以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再比如肝肾同源。加当归10g,白芍10g补肝血,可养肾阴。脾肾互为根源。补充黄芪15g、党参10g、仙鹤草10g也可作为肾精生化之源,从气血阴阳互根间接治疗。比如直肠癌的治疗(1)脾肾两虚型,杞菊地黄汤和当归补血汤一起用,两天互相转化。
3.唐半丸慢,为的是消除复发之忧。
(1)汤剂减半:《苏文郑午昌大论》:“病久新,故有毒无毒,宜常服。大毒治病,十进六;往往毒药治病,十之八九;小毒治百病,十进八出;无毒处理,十之八九;粮、肉、果、菜用尽,不习惯,伤之。”治疗药物要止中病,不伤正气。患者病情稳定后,汤剂剂量减半,由两天1减为1,晚上服用1次,早晚服用芪菊地黄胶囊和正心泰胶囊,共2 4周。
(2)药丸慢图:恶性肿瘤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情绪、饮食、疲劳等。,而且很容易复发。因此,防止复发是非常重要的。“药丸慢图”也是避免疾病复发的重要措施。
一般有三种形式:一种是将有效方药加至五倍剂量,研磨成水丸或装入胶囊I,每次3g,每日两次,连服2-3个月。二、午餐、晚餐后服用加味保和丸3g,芪菊地黄胶囊5粒(每粒0.4g),早晚服用2个3个月。三是重构胶囊处方。如加味黄羲丸(贵药:麝香5g、牛黄5g、西洋参30g、三七(冲)60g、羚羊5g、海马粉10g、熊胆5g、冬虫夏草10g、灵芝30g;一般药物:黄芪60克、当归30克、杜仲30克、桑寄生30克、茯苓30克、薏苡仁60克、仙鹤草30克、山药30克、丹参60克、焦三仙90克、鸡内金90克、烤乳30克、炒白术30克、白花蛇舌草60克;酌情用药:各种疾病的中医首选。贵重药单独研末,普通药和任选药研成细粉,与贵重药粉混合,装入1号胶囊(0.3g/粒),每日三次,每次10粒。
以上内容可以概括为三法两要。三种方法:一、厌食、苔腻的患者,先用温胆汤或保和丸祛湿开胃,再用杞菊地黄汤补肾,这是正常的方法;第二,如果患者食欲不佳,苔不腻,就用香砂六君子汤健脾开胃,再用杞菊地黄汤补肾,这是改革;第三,要消除痰、瘀、热、毒、邪,只能用白花蛇舌草、生薏苡仁、公英、野菊花、丹参等产品。具有渗湿、活血、解毒而不伤正气的功效,作为辅助手段使用。两个要领:一是有治疗顺序,先消实后补虚;第二,除恶不伤义,强身不爱恶。这是王先生治疗恶性肿瘤的创新思路,往往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注:本文涉及的各类方子、验方、偏方仅供专业中医参考,不能作为验方。请不要盲目尝试,平台和我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