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大名鼎鼎的3大奇毒,除鹤顶红外,剩下那俩是啥?

武侠小说《神雕侠侣》中有一幕写道,杨过中了情花之毒,为了解毒他又服用了断肠草。据《中药大辞典》介绍,断肠草就是葫蔓藤,本身具有多种钩吻碱,能致命,而杨过此举就是以毒攻毒。古人常说,是药三分毒,其实反过来,是毒三分药也同样成立。《周礼》中记载,聚毒药以***医事,就印证了这一点。

中国是历来医药大国,如今的中医传承了古老的中华智慧,而在古代,人们在进行中药开采和研究时,也发现了许多毒药。古书《淮南子》中就提到:“神农尝百草之滋味,一日而遇七十毒。”那么传闻中的三大奇毒,都有哪些呢?

一、鹤顶红

令人闻风丧胆的鹤顶红其实并不是取自丹顶鹤头顶的那一块,现代科学研究表明,丹顶鹤的头顶部并不含毒性物质,只是因为颜色相近才有了这个称呼。其实鹤顶红就是我们熟知的砒霜,具体来说,是砒霜中的红砒,主要成分是三氧化二砷。

古人常用银针进行验读,其实验的就是砒霜,因为古代落后的工艺导致砒霜的成分并不纯净,往往夹杂硫化物在其中,硫化物与银针解除产生硫化银,即我们看到的银针变黑现象,因而银针验毒的方法其实并不可靠。

除了毒性剧烈外,砒霜也可作药用。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记述的太乙神精丹,就是砒霜的一种,可以用来治疗疟疾。

二、见血封喉

“见血封喉”四个字我们听后常常会将其和弓箭联系起来,在武侠剧中,它就是常常涂抹于弓箭的顶端制成毒箭,因而它也有箭毒木之称。见血封喉生长于热带雨林,其汁液含有剧毒,可导致中毒者心脏麻痹,窒息而死。

《滇药录》中记载,见血封喉的树汁可以用作麻醉剂,现代医学研究也表明,从树汁中提取的乙醇具有强心的功效。此外,生活在云南西双版纳的少数民族心灵手巧,利用古老的工艺对它的树皮进行去毒处理,用来制作床垫和衣服。但由于该树毒性剧烈,移植和栽培过程都比较困难。

三、忘忧草

《本草注》中写道:“萱草味甘,令人好欢,乐而忘忧。”这里的“萱草”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忘忧草,在中国古代人们认为孕妇佩戴萱草就会生男孩,因此也把它称作宜男。

《药学学报》曾发表研究文章,萱草的根部集中有剧毒,主要成分是秋水仙碱,如果误食会导致呼吸衰竭。但这仅仅是针对生的萱草而言,如果把萱草煮熟晒干,它就摇身一变成为饭桌上可口的“黄花菜”,你应该也吃过。黄花菜不仅无毒,其中还有丰富的营养成分,适合用作病后的调补品。

除了上面介绍的三种剧毒外,古代还有许多常用的毒药,比如诗词皇帝李煜就死于赵光义的一杯毒酒,酒中所含的毒药是牵机,观赏性植物夹竹桃,仅需3克干燥成品就能致死。事实上,“毒”和“药”本来就是一种东西,究竟是毒还是药,还是要看使用它的人是出于何种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