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申请中成药?求解答
医学是人类对抗疾病的有力武器,历史悠久的中医药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五千多年来,它对中华民族的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自我保健意识的增强,以及来自大自然的中药相对于化学合成西药的优势,中成药除了防治疾病外,在延年益寿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多。它对保证人们的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近年来中药(主要是中成药)的不合理使用和补药的滥用日益严重;中成药不良反应的报道也有所增加。作为一名中医工作者,在此提醒大家,在应用中成药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中成药的应用原则
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以中药饮片为原料,按照规定的处方和标准批量生产,具有特定名称和适应症、用法、用量、规格的药品为中成药。它是中药复方应用的又一体现,是中药方剂的精髓,体现了中药方剂的组方原则和恰当配伍原则。中医药理论是中成药应用的科学基础。
据介绍,目前我国60%的中成药处方由西医开具。有些西医只知道西医的病而不知道中医的“症”,或者用西医的药学理论来指导中成药的应用,必然会影响中成药的疗效,甚至造成不应有的副作用。比如治疗感冒,根据西医理论,由于感冒病毒,患者可以口服抗病毒颗粒(注:根据中医理论,此药适用于风热感冒);有的西医简单认为冬天感冒是风寒证,夏天感冒是风热证。中医认为,由于阴阳气血的不同,以及对疾病和邪气感受的不同,感冒通常分为风寒感冒(辛温解表)、风热感冒(辛凉解表)、暑湿感冒(清暑除湿解表)、气虚感冒(益气解表)、阴虚感冒(养阴解表),应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方剂。西医和中医基础不同,理论体系和思维方式也有一定差异。中药的应用自然要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辨证施治,才能在安全的基础上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二、中成药的选择
“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也是中成药应用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因此,使用者只能在综合分析自身先天禀赋特点、阴阳盛衰、气血盛衰、季节气候不同的基础上,选择或配制适合自己的中成药。随着医药工业的快速发展,中成药的品种、剂型和规格不断增加,为我们提供了更多预防和治疗疾病的药物。这里我建议你:①一般不要擅自买药。中医、药师是这方面的专家,熟悉中药的性味、功能、毒性、配伍等基本知识,以及中药各种剂型的特点、主要成分、药用特点、注意事项、不良反应和现代药理。向他们寻求帮助和指导,然后购买和使用。②选择大厂家、知名品牌的药品,不要轻信媒体上的广告。
第三,中成药的使用
1.避免或慎用其他药物。服用中成药时,应尽可能避免服用其他药物。因为药物与药物,或者药物与药物代谢物之间往往会相互作用,导致疗效的变化。由于联合用药引起不良反应的报道越来越多,药物相互作用引起了广泛关注。
(1)中成药和西药要分开使用。也就是分别口服,间隔服用,避免或减少接触。比如中成药,如防风童生丸、麻杏石干片、甘草合剂等,不能与西药降压0号、复方降压片、硝苯地平等合用,以免削弱西药的降压作用;复方黄连素片与洋地黄强心苷合用可使强心苷浓度升高,引起强心苷中毒;感冒发烧患者同时服用维C银翘片和对乙酰氨基酚会导致对乙酰氨基酚剂量过大,可能导致不良反应。因为中药成分多,与西医的相互作用复杂;中药的某些成分和作用尚未明确,与西药的配伍几乎是科研空白。如果同时服用,可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不良影响。
⑵中成药和中成药一起服用也会相互影响,慎用。两种或两种以上中成药合用时,有可能重复使用其部分成分,增加其用量。如果是毒性药材或药性强的成分,产生毒副作用的可能性较大。不同中成药之间也可能存在配伍禁忌。如果正在服用桂附地黄丸,就不要再用附子理中丸了。
由于两种中成药均含有附子(乌头碱为主要成分),配伍后附子用量增加,可能引起舌麻木、头晕、心律失常、血压下降、呕吐、腹痛等毒副作用;如果与复方川贝片(含贝母)和小青龙糖浆(含半夏)一起服用,会出现配伍禁忌(《十八反》中附子对半夏、贝母)。因此,当需要同时使用两种以上的中成药时,应在中医师或药师的指导下进行。
2.这里的服药禁忌是指服用中成药时应禁用或慎用的两种情况。
(1)饮食禁忌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接受大自然的阳光、空气和食物。源于自然界生长或形成的植物、动物、矿物质的中药,可以说更接近于食物。其实我们日常生活中吃的很多食物都是中药,比如山楂、山药、桂圆、核桃、黑芝麻、浮小麦等。,而做菜用的调料,如生姜、八角、小香、草果、桂皮,也是中药。这一点我们的祖先早就认识到了,所以有“药食同源”的说法服用中药更注重饮食的协调和影响,可以说是中药相互作用的延伸。一般宜少吃高蛋白高脂肪食物,忌食寒凉苦寒之品,尤其是脾胃虚弱者,以免影响药物吸收。热性体质的人应避免辛辣食物、酒精,
肥胖的人避免油腻和鱼腥味的东西。由于酒类和辛辣食物的热性,肉、腥类食物油腻化滞,产生热痰,食后有助于促邪,影响药物的作用。服用温补药物时,应少喝凉茶,少吃萝卜,因其性凉降气,可降低药物的温补作用。
(2)患者禁忌症是指因其特殊体质或患有某种疾病而不能使用某种药物的情况。如果是过敏体质或对某种药物过敏,应禁用或慎用该药,脾胃虚弱者禁用或慎用苦寒性中成药。
糖尿病患者禁用或慎用含糖制剂,青光眼患者禁用或慎用含麻黄的中成药。
四。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一般来说,中成药的使用应注意以下事项或遵循以下原则。
1.应按照医生或药剂师建议的用法用量使用。
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肝肾功能不全等严重慢性病者,应遵医嘱服用。儿童和孕妇不应使用或慎用药物进行保健。
2.如果服药后感到身体不适,或有胸闷、心慌等其他症状,应去医院就诊。
3.如果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剂师。
4.禁止使用过期、变质的药品。
5.这种药应该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不要让孩子接触到。
附:辨别中成药是否变质的四种简单方法。
首先看它的形状。那些外形已失去原有固定形状的,如粉末或颗粒,现在粘在一起或潮解成糊状;胶囊变得扁平不平整,摸起来湿湿黏黏的,都是变质的表现。第二,看它的颜色。片剂、胶囊和溶液变色通常是变质的表现。第三,品尝。如果糖浆变酸,药丸和药片闻起来很难闻,这是变质的结果。第四,闻一闻。中成药都有自己的异味。如果它们酸败、发霉或有其他异味,也是变质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