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腿发麻,小脚趾和小腿总是跳
一、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的腰椎疾病之一,是骨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主要是因为腰椎间盘的各个部位(髓核、纤维环和软骨板),尤其是髓核,都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在外界因素的作用下,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部位向后方或椎管内突出(或突出),导致邻近组织如脊神经根、脊髓等受到刺激或压迫,从而出现腰疼、麻木、一侧或双下肢疼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
腰椎间盘突出是西医的诊断,中医没有这个病名。而是将该病归类为“腰痛”和“腰腿痛”。腰腿痛的中医记载很久了,理解也很深刻。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
(1)腰椎间盘的退行性变:髓核的退行性变主要表现为含水量的减少,可因失水引起推压关节不稳、松动等小范围病变;纤维环的退变主要表现为韧性下降。
(2)外力的作用:长期反复外力造成的轻微损伤,长期作用于腰椎间盘,加重退变程度。
(3)椎间盘本身解剖因素的弱点:①椎间盘成年后逐渐缺乏血液循环,修复能力差。在上述因素的基础上,一些能导致椎间盘压力突然增大的诱发因素,可能使弹性差的髓核穿过已经变得不那么坚韧的纤维环,从而使髓核突出。
腰椎间盘突出的诱发因素可以有以下几种;
①突然承重或腰闪是纤维环断裂的主要原因。②腰椎外伤使退变的髓核突出。
③姿势不当诱发髓核突出。
④腹压增高时也可出现髓核突出。
⑤寒湿。寒冷或潮湿可引起小血管收缩、肌肉痉挛,增加椎间盘压力,还可能引起退行性椎间盘骨折。外因为过度负荷或快速弯曲、侧弯旋转形成纤维环破裂,或腰部外伤、日常生活和工作姿势不当,也可发生腰椎间盘突出。
中医认为,腰腿痛(腰椎间盘突出)的主要原因和发病机制有:
肾气亏虚伤,风寒湿邪乘虚而入,束缚筋骨。再加上损伤过度,扭跌,又损伤了筋脉,堵塞了经络,痛苦不堪。因此,腰痛、不能翻身和颤抖、腰腿酸痛麻木往往难以痊愈。
因此,外伤和风寒湿邪是腰椎间盘突出的外因,肾虚是腰椎间盘突出的内因。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体征和临床表现;
主要是腰痛和坐骨神经痛,发病前常有腰扭伤、疲劳或感冒史。
这种腰腿痛因长时间行走、站立等活动而加重,卧床休息后可暂时缓解。一个或两个下肢疼痛沿坐骨神经分布,疼痛沿臀部分布至大腿后侧或外侧,小腿后侧至脚背或足底。在一些患者中,疼痛可以从小腿或脚踝外侧开始。
一半的患者会因咳嗽、打喷嚏或腹部用力而加重下肢疼痛。对于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症状多表现为下腹腹股沟区或大腿前内侧疼痛。中央型椎间盘突出患者可出现排尿异常或失禁,鞍区麻木,严重者甚至足下垂。部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因其腰交感神经受到刺激而出现下肢畏寒,部分还可出现单侧或双侧下肢水肿。
腰椎间盘突出怎么诊断?
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现代医学方法有:X线片、CT、MRI。视特征而定,如X线、CT检查,对骨组织病变的敏感度更高,对软组织病变MRI(核磁共振)更高。腰椎CT或MRI可以明确诊断。
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的主要问题是突出物压迫神经根,神经根周围的无菌性炎症随之而来。治疗的关键是解除突起对神经根的压迫,消除无菌性炎症的化学刺激,不增加患者的痛苦。如果压迫没有完全解除,只要炎症消退,就可以基本治愈。临床治疗方法很多,但不同的患者要根据不同的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几种治疗方法:
非手术治疗也叫保守治疗。常用的方法有:中药直接外敷,各种中西药物治疗,牵引治疗,按摩治疗,理疗,针灸治疗,中药熏洗外敷,甚至简单的卧床休息也是一种传统有效的治疗方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经过长期发展已经比较成熟,手术治疗包括融合、减压、后路手术等。副作用是手术风险大,费用高,术后也有可能复发的因素。此外,还有介于手术和非手术之间的介入治疗,如经皮穿刺髓核抽吸术、胶原酶溶解术、激光椎间盘髓核溶解术等副作用,也是有风险且相对昂贵的。
总之,医生和患者要根据具体的病变、症状和经济条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保守治疗多采用尽量减少患者损伤的方法,故常被称为“保守治疗”。80% ~ 90%的患者可以通过非手术治疗治愈,非手术治疗对患者来说是最安全、最便宜、最好的。
腰椎牵引?
腰椎牵引可使腰椎间隙增大,造成椎间盘内负压,后纵韧带的张力将有助于容纳突出的髓核或改变其与神经根的关系。随着椎间隙的增大和关节突的开放,椎间孔恢复正常形状,从而解除对神经根的压迫。牵引可以缓解肌肉痉挛和椎间压力。牵引有利于腰椎后关节轻度异常改变恢复正常关系,有利于脊柱后关节嵌顿滑膜复位,或有利于关节突关节轻度脱位复位,但单纯牵引难以取得良好效果。实践证明,颈腰椎牵引配合“中医正骨”效果最好,可以达到理想的效果。此外,过度牵引容易导致腰椎不稳,加重疼痛。
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针灸疗法的临床应用主要依据中医基础理论,具有疏通表里、贯通上下、行气活血、滋养阴阳的作用。针灸治病是直接作用于穴位,通过经络的传导和反应,调节人体的营养、气血、脏腑功能,达到治病的目的。但是针灸的疗效只能说是腰椎间盘突出的辅助疗法。
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中医认为按摩疗法的主要作用是疏通经络,促进气血循环,调整脏腑功能,舒筋活络,活血化瘀,松解粘连,疏通关节。此外,还可以配合中药外敷一起治疗,可以增强人体的抗病能力,达到更好的保健康复作用。主要机制是:(1)降低椎间盘内压力,增加椎间盘外压力;(2)复位突起并改变突起的位置;(3)调整关节紊乱,复位,解除神经根压迫。(4)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消除炎症反应,松解粘连,减少对神经根的刺激。(4)放松腰腿肌肉,加强局部血液循环,促进受伤神经根的恢复。(5)缓解疼痛。
中医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药物治疗是辅助手段,配合外用药物使用,达到理想效果是显而易见的。根据中医的基本理论,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中药配方,可以有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1)对发病早、气滞血瘀明显的患者,重用“小活络丸”、“大活络丸”、“抗骨质增生片”等药物。
(2)重寒湿者健脾利湿;对于风湿较重的患者,加用祛风除湿的药物,如“独活寄生汤”。
(3)对于病程较长的患者,可选用一些补肾阳或肾阴的药物,如猪腰炖杜仲、枸杞、肉苁蓉……或“六味地黄丸”…。
总之,不管怎么开药,都要以辨证论治为最重要的原则,才能达到满意的疗效。
中医外治腰椎间盘突出症
中医外治法是中医传统疗法之一。早在《内经》时代就有外敷、药熨、熏洗等各种外治法的记载。外治法在骨科应用较为广泛。
临床证明,将具有活血化瘀、舒筋止痛作用的自热中药涂于颈、腰、膝、足跟部,疗效非常显著,而且价格低廉。为了使用方便,很多外用中药被加工成了膏药、纯中药散剂、酊剂、油剂等中药。
外用自热中药种类繁多,如“坎丽莎”、“化坚膏”、“骨质增生外敷”、“颈腰腿痛膏”、“骨质增生安亭膏”、“骨痹外敷散”等。都是自热药,临床证明很有效,而且很便宜。中药外敷方最经济安全,疗效直达病灶。副作用是每次涂抹时间不宜过长(注:所有药物均为外敷,可用水、醋或低度白酒调服。调整后涂在患处会自动升温,所以不允许每次无限期涂,以免皮肤发红起泡)。
“坎丽莎”、“化坚膏”、“骨质增生外用药”、“颈腰腿痛保健膏”、“骨质增生安停保健膏”、“骨关节痛外用药”均适用于骨质增生、腰椎间盘突出、关节炎、腰肌劳损、颈肩腰腿痛等无菌性炎症的老年患者,也适用于中青年患者。
总的来说,中药外敷的作用有:疏通经络,散寒除湿,通窍消炎,散结消肿,止痛。其作用原理:通过皮肤直达病灶,疏通障碍,刺激皮肤改善微循环和激发人体的调节功能,促进软骨关节的新陈代谢恢复平衡,从而消除病灶,达到理想的目的。
卧床休息
脊柱的退化与负重密切相关。严格科学的卧床休息,首先去除了使腰椎病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为疾病的恢复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卧床休息是腰椎间盘突出最基本的治疗方法。卧床休息可以减少神经毒性物质的吸收,促进炎症的消退和恢复,防止神经纤维粘连的发生。绝对卧床是指允许患者平躺在硬板床上,只能在床上翻身,但不能坐起或站起,吃饭或小便时也不能站起来。一般卧床休息3 ~ 4周即可见效。急性发作期症状较重的患者,也可以考虑在卧床休息的同时,采用牵引疗法和中药外敷,以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卧床一段时间后,如果结合中药内服外敷、按摩、针灸、理疗等方法进行综合治疗,会取得更好的疗效。
腰部磨损
腰围是骨科常用的支具之一,主要作用是制动和保护。
(1)制动功能。佩戴腰线时,会限制腰椎的活动,特别是屈曲活动,使腰椎的局部组织得到比较充分的休息,解除肌肉痉挛,促进血液供应的恢复,消散致痛物质,减轻或消失神经根和椎间关节周围的炎症反应。
(2)保护。腰围可以加强腰椎的稳定性。因此,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在卧床或牵引后开始在地面活动时,佩戴腰围可以加强保护,在一定程度上限制腰椎的活动范围和幅度,巩固早期治疗的效果。
腰围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中应用广泛,但佩戴和使用并不是随意的。一般穿腰围4 ~ 6周,最长不要超过3个月。腰围的大小要适合患者的体型。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护理?
急性期要睡硬板床,绝对卧床3周,配合内服药物和中药外敷。
避免咳嗽和打喷嚏,防止便秘。
症状如有明显改善,可逐渐进行背部肌肉锻炼,并在腰围的保护下,在野外做轻活动。
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复发
经过治疗和休息,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可以缓解或痊愈,但该病的复发率相当高,因为:
(1)经过治疗,虽然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症状基本消失,但很多患者的髓核并未完全复位,但神经根受压程度减轻,或与神经根的粘连减轻。
(2)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虽然病情已经稳定或痊愈,但在短时间内,一旦劳累或扭伤腰部,髓核会再次突出,导致病情复发。
(3)在寒冷潮湿的季节未能保暖,风、寒、湿侵袭人体患病部位,疲劳易诱发本病复发。
(4)肝肾亏损未能及时恢复。中医认为肾藏精,主骨;肝藏血,主筋。肾精充足,肝血充盈,则筋骨强健,关节灵活。肝肾不足,生理功能失调,肝肾精血不足,导致筋骨营养不良,容易导致骨关节病复发或骨病难愈。所以平时一定要补肾壮腰,骨病才不容易复发。
(5)该节段髓核虽已摘除,但术后该节段上下椎骨稳定性不好,故手术节段上下节段椎间盘易脱出,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
二。坐骨神经痛的治疗
坐骨神经是人体中最大的外周神经。它起于腰骶部的脊髓,穿过骨盆,穿过坐骨孔(名为坐骨神经),穿过臀部,然后沿大腿后侧、小腿后侧和小腿前外侧终止于足部的肌肉。
坐骨神经痛是一种伴有患肢功能障碍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临床综合征,由腰、臀、腿、足等坐骨神经通路的某些病变引起。
坐骨神经痛的病因多种多样,最常见的是腰椎间盘突出压迫腰骶神经根(坐骨神经的始端)。其他可能是脊柱结核、脊柱肿瘤(原发性或继发性)、下腰广泛椎体骨质增生、蛛网膜炎等器质性改变刺激腰骶脊神经根所致。此外,患者还患有风寒湿、病毒感染或医源性(臀部注射、手术)引起的坐骨神经痛。
以上原因引起的坐骨神经痛主要表现为腰骶部阵发性或持续性放射痛,从下腰部沿坐骨神经的走行区和分支,使患者心烦意乱,坐立不安,患肢活动困难。每当抬腿时,坐骨神经被牵拉,疼痛加重。因此,患者经常弯曲患肢以减轻疼痛。患者经常有固定在路上,咳嗽、打喷嚏、排便时疼痛加重的经历,所以咳嗽、喷药等动作没有出现,自我保护缓解疼痛的条件反射意识已经形成。这说明患者害怕被疾病折磨。但有一种是坐骨神经干发炎引起的疼痛,在活动时和夜间加重。但当咳嗽、喷药等动作增加腹内压时,疼痛无明显作用,其真正原因尚不明确。然而,一旦疼痛发作,患者往往会抱怨这种疼痛就像灼痛和刀割痛一样。
坐骨神经痛的治疗:①疼痛剧烈的患者应躺在硬板床上休息,以加速症状的缓解;②可注射或口服一些B族维生素,以营养受损的坐骨神经;可以吃一些舒筋活血、畏风止痛的中药;④理疗、理疗、针灸、按摩能明显缓解症状;⑤有条件的患者可以用温泉水治疗。但就治疗坐骨神经痛的本质而言,主要是治疗引起的坐骨神经痛原发病。比如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坐骨神经痛,一定要先治好。只要把腰椎间盘突出治好,坐骨神经痛的问题就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