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的专业特色
1.中医特色明显,教学科研体系完备。
中医学院始终坚持以中医药为主体、多学科发展的办学指导思想,积极探索和构建多模式、多层次的人才培养教学体系。坚持教学科研并举,实现教学科研有机融合,以高水平科研促进高水平教学,构成了科研教学互动、培养创新人才的教学模式,形成了各级教育科研平台;根据学科自身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中医两大学科优势已基本形成。中药制药围绕中药制药工艺、药物剂型选择、药物质量控制等关键技术环节,以及中药科研生产的科学化、标准化、产业化、现代化、经济化等核心问题,结合中药制药的学科特点,形成了明确稳定的研究方向和技术平台;中药材在传统的形态学、理化鉴别和质量评价的基础上,开展了中药材GAP种植、质量与遗传、生物效应评价和DNA分类等研究,建立了中药材质量研究平台、药用植物生理生态研究平台、中药材生物技术应用研究平台和中药材显微鉴定研究平台;中药药理学在传统心血管药理学和消化药理学的基础上,建立了中药防治缺血性中风、血管性痴呆、消化性溃疡、肝硬化、肝纤维化、抑郁症的系统评价方法,完善了中药相关药效学和毒理学研究的评价体系,在中药领域特别是复方安全性评价研究和中药药效成分体外筛选研究方面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中药化学作为一门专业基础学科,将新技术应用于有效成分的分离和化合物化学的研究领域,取得了许多成果;临床中医以中药安全性评价和合理用药为切入点,以中药药性理论和中药复方配伍规律为研究载体,结合中药信息学研究,采用数据挖掘等信息技术,研究中药基础理论和合理应用的科学内涵,探讨现代中药理论建设,研究水平居国内前列。
2.交叉学科突出,继承创新成果显著。
中医学院将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新材料技术应用于中医药研究领域,促进了中医药与相关学科的交叉,发展了新的学科方向,取得了理论和技术的创新成果。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挖掘海量中医药数据库中蕴含的科学内涵,指导现代中医药理论建设和临床实践;运用复杂系统理论和计算机技术,从临床疾病的特点和需求出发,开展中药复方的再优化研究,为进一步研究和临床应用奠定基础,阐明君、臣、佐、使的理、法、方、药、配伍原则,为科学组方提供理论依据。应用生物技术系统研究中药材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为中药材的安全性和可控性提供指导,在贵州、河北、内蒙古、新疆等基地建立了技术研究中心。结合中药生产特点,采用光机电一体化技术改造中药生产工艺,研究中药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在线检测技术和装置,促进典型中药产品生产过程中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已成为办学方向明确、学科优势明显、特色突出的教学、科研和新药新技术研究基地。是培养国内外高层次中医药人才的摇篮,将为中医药的发展、现代化和国际化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