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虫夏草有哪些细节?
冬虫夏草是一种传统的珍贵滋补中药材,与天然人参、鹿茸并列为三大滋补品。其性温和,一年四季皆可食用,老幼病残体皆宜,比其他种类的滋补品具有更广泛的药用价值。
冬虫夏草(前囊),冬虫夏草(本草问答)。它是麦角科植物冬虫夏草的女儿与其寄主蝙蝠蛾虫草的幼虫和尸体的复合体。冬虫夏草的子囊菌来自寄主幼虫的头部,单生,细长如棒球棒,长3 ~ 11 cm。不育茎长3 ~ 8厘米,直径65438±0.5 ~ 4毫米;上部为基座头部,稍膨大,圆柱形,长1.5 ~ 4厘米,褐色,除顶端外密被许多子囊菌;子囊菌大多陷在子座内,顶端突出于子座外,卵圆形或椭圆形,长250-500微米,直径80-200微米。每个子囊菌中有许多长的线状子囊菌。每个子囊果有8个带隔膜的子囊孢子。寄主是鳞翅目、鞘翅目等昆虫的幼虫。冬季菌丝侵入生活在土壤中的幼虫,使虫体布满菌丝而死亡。女儿在夏天成长。分布在四川、云南、贵州、甘肃、青海、西藏等地。夏季至日前后,当雪还没有融化时,它就被收集在山里。此时种子大多裸露在雪面上。如果太晚了,积雪融化,杂草生长,很难发现,土里的虫子枯萎,不适合入药。挖好后,等虫子湿了,把外层的土和膜皮去掉,晒干。或喷黄酒使其变软,拉直,每7 ~ 8根扎成带红线的小棍;用小火烘干。冬虫夏草是由虫体与菌基连接而成,全长9 ~ 12 cm。昆虫,如三眠老蚕,体长约3 ~ 6厘米,厚0.4 ~ 0.7厘米。外观暗黄色,粗糙,背部多数水平皱纹,腹面8对,蠕虫中部4对明显。横切面全是心形,白色,周围略黄,暗黄色。菌座来自蠕虫的头部,呈杆状,弯曲,上部略膨大。表面灰褐色或深褐色,长4 ~ 8厘米,直径约0.3厘米。破碎的时候,心是空的,粉的。微臭,味道清淡。最好是黄亮体色,丰满肥大,横切面黄白色,菌座短。主要产青海、西藏、四川、甘肃、云南、贵州,青海产量最大。此外,西藏、四川等地也有出产。
对于冬虫夏草的生长,大部分人都觉得很神秘。以前有句诗:“冬虫夏草名满物,变化生成一口气。”一个东西可以同时种,世界上的物理很难差。“其实冬虫夏草是昆虫和真菌的结合体。昆虫是虫草蝠蛾的幼虫,真菌是虫草真菌。每年夏天,当海拔3800米以上的雪山草甸上冰雪融化时,小蝠鲼就会在花和叶子上留下成千上万的千千卵。然后蛾卵变成虫子,钻到潮湿疏松的土壤里,吸收植物根系的营养,逐渐把身体养得又白又肥。这时,球形的子囊孢子遇到冬虫夏草的幼虫,就钻进虫子体内,吸引它的营养,萌发菌丝。虫草蝙蝠蛾幼虫吃了带有虫草真菌的叶子,也会变成虫草。
被真菌感染的幼虫逐渐爬到离表面两到三厘米的地方,从头到尾死去。这就是“冬虫夏草”。幼虫虽然死了,但体内的真菌却一天天地生长,直到充满整个虫体。来年春末夏初,虫体头部长出一片紫色的草,高约二至五厘米,顶端有一个菠萝状的蒴果。这是“夏草”。此时的冬虫夏草最发达,体内有效成分最高,是最佳的采集季节。云南省的青海、迪庆、怒江是我国虫草的主要产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