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陵如何践行“五大发展理念”
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绿色是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是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重要体现。作为国家“两型社会”综合改革区和重化工业特征明显的城市,在“十三五”期间坚持绿色发展,努力改善生态环境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坚持绿色发展,必须着力保护好“青山绿水”。绿色发展是指最大限度地减少物质消耗,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发展低碳技术、生态产业和循环经济,使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生态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水、土地、生物、气候等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因此,坚持绿色发展,着力改善生态环境,就要保护好青山绿水。株洲的绿水包括湘江株洲段、水谷和泸水三大水网。青山主要包括长株潭生态绿色中心东南部的罗晓山脉和中部、北部的丘陵地带,是株洲市的生态背景。保护好“绿水青山”的生态底色,就要把绿色发展理念融入株洲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渗透到生产生活各领域,提升绿色文化。一方面,打造充满绿色的绿色物质文化,主要是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农业发展、生态安全、自然海岸线格局,在保持自然青山格局的前提下,根据各区域主体功能定位实施差异化发展。另一方面,要建立“硬如铁”的绿色制度文化,形成全面、完善、长效的环境治理机制,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用法制保护株洲的“青山绿水”。因此,我们应该开始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列出环境保护的责任;建立空间开发和保护制度,划定城市开发、农业生产和生态保护的控制边界;探索建立领导干部自然资源审计问责制度。另一方面,我们必须发扬春风和雨的绿色精神文化。绿色文化是绿色发展的灵魂,深刻影响着绿色发展的方方面面。因此,要在全社会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倡导* * * *荣耀的思维理念、价值观、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培养株洲人的绿色意识,形成“崇尚绿色”的社会新风尚和良好氛围。
坚持绿色发展,必须着力留住“金山银山”。碧水青山是无价的财富,要守住金山银山,必须善于从保护好的青山绿水中致富。绿色不仅是生产力,也是发展内容、衡量标准和转型方向。在经济新常态下,绿色发展不仅是环境友好的迫切需要,也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绿色发展不是为了环境,牺牲甚至停止发展来保护环境,而是对现有经济体系实施绿色改造,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绿色发展仍然从环境保护中获得经济效益,并将绿色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对于株洲来说,守好金山银山,“金从绿”并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要以绿色产品加工、旅游健康、生物医药、高效生态农业为重点,大力推进三次产业联动融合发展。构建具有特色规模优势的绿色现代产业体系,关键在于做好鄢陵、茶陵两县生态经济工程,构建涵盖先进装备制造、钨资源及深加工、中药生物医药等五个千亿产业的循环经济产业链,构建以农业、工业、服务业、静脉产业为主体的循环经济体系,加快电子信息、保健食品和生物医药、新能源和新材料等四大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推广绿色建筑和新材料。
坚持绿色发展,必须着力建设“两型社会”。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在“两型社会”建设过程中得到有机统一,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成为推动绿色发展的基本抓手和工作重点。加强约束性指标管理,实施能源水资源消耗和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控制行动。从以过度消耗资源为代价的粗放型发展到低消耗、高产出的集约型可持续发展模式,走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相结合、经济发展与资源节约相协调的道路。推进多污染物综合防治和环境治理,实施联防联控和流域治理,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通过走减少“三废”排放、推进污染治理的环保之路,不断改善生态质量,让山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对于“两型社会”建设已进入攻坚阶段的株洲来说,主要任务是加强“两型社会”标准实施,实现标准全覆盖,不断完善标准,强化认证,确保全省“两型社会”早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