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量化宽松?有条件的可以举适当的例子。
量化宽松是一种货币政策,由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以改善货币供应量。可以认为是无中生有地创造出规定数量的货币,也可以简单描述为间接印钞。其操作是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购买证券,增加银行在央行开立的结算账户中的资金,向银行体系注入新的流动性。“量化宽松”中的“量化”是指创造指定数量的货币,而“宽松”是指减轻银行的资金压力。央行使用凭空创造的货币在公开市场上购买政府债券,向存款机构放贷,并从银行购买资产。这些都有助于降低国债收益率和银行间隔夜利率,让银行拥有大量只能赚取极低利息的资产。央行希望银行更愿意提供贷款赚取回报,以缓解市场的资金压力。美联储抛出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当货币已经宽松,或者购买的资产会随着通货膨胀而贬值(比如国债),量化宽松就会出现货币贬值倾向。因为量化宽松可能会增加货币贬值的风险,政府通常会在通货紧缩时期推出量化宽松措施。持续的量化宽松将增加通货膨胀的风险。在部分准备金制度下,银行保留一定比例的存款准备金,其余资金可用于贷款。随着量化宽松过程中存款的增加,银行可以借贷,创造更多的货币供给,也就是存款倍增。比如,假设存款准备金的要求是10%,量化宽松每创造10000美元,最终的货币供应量可以是100000美元。量化宽松为本地银行间市场提供了充足的流动性,大大降低了借贷成本,最终期望所有借款人受益以支撑整体经济运行。一般来说,量化宽松可以支撑整体经济,“有助于减轻或抑制经济下滑的影响。”虽然被描述为“在手机上印钞”,但量化宽松通常只是调整电脑账户。一个国家要实施量化宽松,必须对本国货币有控制权;所以,比如欧元区个别国家不能单方面推出量化宽松政策。中央银行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放松货币政策:改变货币价格(即利率)或改变货币数量。多年来,正统的货币政策一直以之前的政策杠杆为中心。但在通胀率下降、短期名义利率趋近于零的情况下,原则上央行可以通过后一种方式实施扩张性货币政策,即量化杠杆。影响经济活动的是实际利率而不是名义利率。如果经济处于通缩,即使名义利率为零,实际利率仍将为正。这就是日本在2000年面临的情况——名义利率已经降至零,但当实际利率为正时,低迷的货币需求仍不足以让货币政策发挥效力。这就是我们过去所说的“流动性陷阱”。央行有三种非常规方式来放松货币政策。第一,央行可以通过与外界沟通或量化宽松,培养短期利率长期维持低位的预期。其实20065438年3月到2006年3月,日本央行量化宽松政策的主要目的就是这个。再比如,2003年8月,美联储公开市场委员会在其公报中表示“适应性政策将长期维持”也是这种放松货币承诺的例子。其次,央行可以扩大其资产负债表的规模,以影响通胀预期。第三,央行可以改变其资产负债表的结构。如果投资者将不同资产视为非完美替代品,央行购买特定资产将对资产价格产生重大影响。在这方面,最好的例子是美国长期国债。理论上,美联储可以大规模购买美国国债,抑制收益率上升;日本央行在实施量化宽松政策期间就是这么做的。上述三种量化宽松方式虽然概念不同,但在操作上可以相互替代。业内人士指出,这一目前几乎具有普遍性的非常规政策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遏制通缩预期的恶化,但对降低市场利率、促进信贷市场复苏并无明显作用,后期可能会给全球经济发展带来一定风险。第一种情况,如果量化宽松政策能够成功生效,增加信贷投放,避免通货紧缩,恢复经济健康增长,那么一般来说,股票会跑赢债券。第二种情况,如果过度进行量化宽松政策,导致货币供应过多,通胀重现,那么黄金、大宗商品、房地产等实体资产可能表现更好。第三,如果量化宽松政策未能产生效果,经济陷入通缩,那么传统国债和其他固定收益工具将更具吸引力。量化宽松很可能带来恶性通胀的后果。央行向经济注入大量流动性,不会导致货币供应量大幅增加。但是,一旦经济复苏,货币乘数可能会迅速上升,已经注入经济体系的流动性在货币乘数的作用下会飙升,流动性过剩短期内会构成很大的问题。量化宽松政策不仅降低了银行的借贷成本,也降低了企业和个人的借贷成本。现在世界忽冷忽热,世界各国政府都在实行超低利率,初衷是希望经济快速复苏。然而结果事与愿违。有些国家本该进入实体经济的量化宽松货币流入了股市,比如美国。经济基本面根本不好的时候,股市大涨。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一度突破11000点,6月18日达到165438。央行行长周小川表示,减少对外需的依赖,扩大内需,特别是对国内消费和服务业发展的依赖,是应对中国汇率问题的传统中医方法,不能依靠单一措施发挥特别重要的作用。他认为,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从全球角度来看不一定是最优选择,可能会有其他副作用。他还表示,宏观经济平衡得到维持,但不可能完全消除套息汇率带来的套利投机。周小川说,处理中国的汇率问题有两种方法:中医和西医。西医治病是有理论和经验基础的,吃药很快就会见效。中药的药效会慢一些。减少对外需的依赖,扩大内需,特别是对国内消费和服务业的发展,说明有点像中药,是几种药。他认为汇率是解决贸易项目不平衡问题的重要政策;扩大内需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扩大内需,需要解决劳动力工资的提高,以及能源资源价格对供求关系和环境成本的进一步反映等问题。随着环境成本的实现,制造业的真实成本也得到了体现;还有就是出口退税等政策的把握。过去,我国在调整国际收支平衡时,注重出口退税的调整,但后来发现副作用很多,这在一定程度上与国际公平原则相冲突。周小川说,中医的比喻有三层含义,一是激进或渐进,二是关于在反馈基础上的动态调整和试错,三是不依赖单一措施发挥特别重要的作用。关于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对中国的影响,周小川表示,中国人民银行已经在多个国际场合与美联储进行了沟通。周小川表示,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有利于美国创造就业,保持美国的低通胀。如果美国经济复苏乏力,失业率相对较高,通胀率较低,在美国政策利率较低的情况下,采取适度宽松的政策无可厚非。但问题是,美元是一种国际货币,是一种储备货币,不仅具有储备用途,而且在大量的全球商品交易、投资和金融市场交易中使用。所以,一项政策对美国来说可能是正确的选择,但从全球角度来看可能不是最优选择,还可能有其他副作用。他强调,我国现行外汇制度对资本项目进行管理,非正常资本项目的流入要么进不去,要么绕道走。有管理措施控制绕道。另一个措施是对冲总量。如果短期投资资金进来了,就放在池子里,而不是进入整个实体经济,等他们退了再让他们流出池子,可以在宏观上减少资本异常流动对中国经济的冲击。“这也会引起另一个问题。资本会进来,也会出去。在这个过程中会发现机会,比如利率差异、货币汇率走势等,可能会有投机收益。”周小川表示,对于这个问题,一方面要看到总量控制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要看到这个世界上存在套利机会,总会有人做这些事情,这几乎是防不胜防的。周小川强调,应该保持宏观经济平衡,尽可能防止通过套利和其他机会进行投机,但这不能完全消除。综合来看,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全球影响需要从多个角度来看。举例:当通过降息增加货币供应量不可行时,央行可能会推出量化宽松措施;通常出现在利率接近于零的时候。其中,日本央行在2000年代初实施量化宽松政策应对通货紧缩。为了应对始于2007年的全球金融危机,美联储的伯南克采取了量化宽松政策。英国也使用量化宽松作为金融政策来降低金融危机的影响。2010 11美国也采取量化宽松措施刺激本国经济。请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