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师”对一个中医来说到底有多重要

几千年来,中医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中医药兴盛,将为世界各民族人民的健康发挥重要作用。

师承教育作为千百年来中医药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我也不例外,我是一位师承+科班出身的中医师。

第一天

记得那晚,我既兴奋又紧张,一宿没睡。

因为,当晨光迈进我的房间起,从师之路也将开启。

对于从小就非常喜欢中医的我来说,拜师犹如晨光一般,驱赶黑暗,照亮我的人生。

那时,我刚高中毕业,稚气未脱,身穿绿色外套,夸着背包,既兴奋又紧张“早早”来到师傅诊所。

虽然才八点,但师傅已经在帮别人看病了。

这是师傅对我说的第一句话,脸上不带任何表情,语句也没有任何语调。

怕会被提问,那天一整天我都很努力的去记住每一种药材,但是,对于刚入门的我来说,根本就就不住多少。

好不容易熬到了傍晚,怀着忐忑的心被叫到诊室,准备迎接“考试”。

第一天就这样结束了……没有很多的内容,好像也没什么“收获”。

八年后,在我独立行医的时候,终于明白第一堂课所蕴含的意义:

若要成为一名成功的医生,需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学会深入思考,弄清楚疾病乃致事物内在的道理,不能人云亦云。

当年作为一名医学小白的我,就能找到一位愿意倾囊相授的师傅是非常幸运的,直到现在,无论是专业知识,还是生活方式,对我的影响依旧非常巨大。

言传身教也是学习传统中医最重要的方法是,科班老师教学生一般是以上大课的形式教授,也就是一个人教,许多学生一起跟着学,何况老师教授学生一般都是有期限的,最多也就一个学期而已。

“拜师”,对徒弟而言,为了学到别人学不到的东西;对师父而言,为了传统中医之精华,把自己的绝活传授下去。

曾经有人问我:

其实,在我看来, 师承是中医成才的捷径。 通过朝夕临诊,耳濡目染,口授心传,弟子才可以逐步领会和较快掌握,少走弯路,缩短成才的周期。

师父栽培一个徒弟,是靠传授的方式来教授的,会倾其毕生的心血,成就每一个弟子。

当然,师傅的倾囊相授固然重要,但也离不开自己的奋斗。

在师傅这么多徒弟当中,我的资质最平庸,即便科班毕业的师弟,在上山分辨原生药材都比我厉害,我往往是被打得屁股开花才勉强记住。

知道自己的不足,只有别人更努力、更勤奋才能形成足够的竞争力,不然只会一直平庸下去。

我就是依赖这种“勤能补拙”的毅力,慢慢成为第一个满师独立的徒弟。

没天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努力; 我可能一辈子都做不到一个超凡脱俗的中医,但我可以成为一个超越懒惰的勤奋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