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眼莲简介

目录1拼音2中药水葫芦字典2.1水葫芦别名2.2来源与产地2.3性味2.4功能主治2.5应用3“*水葫芦字典3.1来源3.2拼音名称3.3水葫芦别名3.4来源3.5原形3.6生境分布3.7性味3.8功能主治3.9用法与

2《中药大辞典》凤眼莲是中药的名称,来源于“精草”[1]。

2.1凤眼莲的别名是破果和骆黄子[1]。

2.2梧桐科植物胖大海的种子来源及产地[1]。分布在广东广西贵州[1]。

2.3性味甘,性温[1]。

2.4功能主要用于暖胃杀虫[1]。治疗虫积引起的腹痛、恶心、疝气[1]。煎服:7片。[1]

2.5用眼壳:煎汤治痢疾;煅灰酒治疗小肠疝气:煎洗痔疮[1]。

3《字典》凤眼莲3.1来源《生药材》

3.2拼音姓名fèn y m:n顾

3.3凤眼莲的别名有:婆婆果(回答岭外之辈)、九皮(君子堂手镜)、罗(纲要)、潘安果(精要药材)、七节果、福基子(广州植物志)。

3.4来源是紫甘薯的种子。

3.5苹果的最初形状(植物名称和事实的考证)

树木,高达10米。树皮是棕色的。叶纸质,宽长圆形至长圆状椭圆形,长8-25盒米,宽5-15厘米,顶端尖或钝,基部无光泽,无毛。叶柄长2.5 ~ 5厘米。圆锥花序下垂,长8 ~ 28厘米;花杂合,没有花冠;花萼粉红色,5裂至中部,裂片三角形,短柔毛;雄蕊柱弱并且弯曲;雌花很少,子房有毛,具柄,5裂,花柱弯曲。海带革质,卵圆形,长4 ~ 8厘米,宽2.5 ~ 3.5厘米,具喙,成熟时暗红色,短绒毛。1 ~ 5种子,椭球形,暗栗色。五月开花。结果期为6-7月(贵州)。

3.6生境分布野生山坡森林或灌木丛也有栽培。分布在广东、广西、贵州等地。

3.7性味甘甜温润。

①姚克诚《食之本草》:“甘温。”

(2)生药材要领:“甘、平。”

3.8功能主要用于暖胃杀虫。治疗昆虫堆积引起的腹痛、恶心呕吐、疝气痛。

(1)姚克诚《食本草》:“治脏腑有虫,小儿食脏,腹痛,成瘾,积硬。”滋养肝胆,明目,止咳退热,祛风除烦,降火。"

(2)《生草药要诀》:“治小儿生性,研灼之持久性(小儿烂头),敷油;消热煮肉。”

3.9凤眼莲内服用法用量:煎服或研成粉末。外用:煅、存、磨、擦。

3.10附方①治腹中蛔虫,心下大痛,面有白点:罗七,牵牛花七。用水煎服。

2治恶心呕吐,马上吃;或吐黄昏,吐黄昏:七罗黄自。煅烧,日酒调至一寸,服务完毕。

③疝气痛的治疗:七络黄自。用酒煎。(姚克诚《食本草》入选)

3.11提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