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牛场发生口蹄疫怎么办?

口蹄疫(Aftosa)俗称“口疮”、“瘿”,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的偶蹄类动物传染病。主要针对偶蹄类动物,偶尔见于人和其他动物。其临床特征是口腔粘膜、蹄部和乳房皮肤出现水疱。

冬季是养牛场口蹄疫的高发季节。最近有很多牛友求助。口蹄疫怎么治疗?

对于口蹄疫,各位牛友还是坚持预防。一旦生病,兽医再好,治疗效果再好,也为时已晚。牛在口蹄疫发病期间体重肯定会下降,治疗10~20天体重很难增加。只要发生口蹄疫,至少要喂一个月。

症状

该病潜伏期为1-7天,平均2-4天。病牛情绪低落,闭口不言,流涎,张口就吸,体温可升至40-41。1-2天发病后,病牛牙龈、舌面、内唇可见蚕豆、核桃那么大的水泡,唾液增多,呈白色泡沫状挂在嘴上。喂食和反刍停止。大概一昼夜后水疱会破裂形成溃疡,之后体温会逐渐降至正常。当口腔中出现水泡的同时或之后,脚趾和蹄冠之间的柔软皮肤上也会出现水泡,这些水泡也会很快破裂,然后逐渐愈合。有时乳头皮肤上也会出现水泡。一般这种病是良性的,一周左右就能自愈。如蹄部有病,可延长至2-3周或更长时间;死亡率为1%-2%,病型称为良性口蹄疫。在水疱愈合过程中,部分病牛病情突然加重,全身无力,肌肉颤抖,心跳加快,节律不规则,食欲不振,停止反刍,走路摇摇晃晃,站立不稳,常因心脏麻痹而猝死。这种病型称为恶性口蹄疫,死亡率高达25%~50%。犊牛患病时往往看不到特征性水泡,主要表现为出血性胃肠炎和心肌炎,死亡率极高。

款待

让我在这里指出一点。口蹄疫没有特效药,只能对症治疗。至于一些兽药店销售的所谓“口蹄疫特效药”,都是虚假宣传。这类药物多为清瘟解毒的中药或抗生素,贴上“口蹄疫特效药”的标签只是为了多卖点钱。如果这些药物真的作为口蹄疫的特效药,很可能会耽误治疗。

1,发病初期可紧急注射口蹄疫血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对同圈未感染的牛能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2.对于口腔溃疡,可用0.1%高锰酸钾、醋或盐清洗,每日数次。停止喂食较粗糙的饲料,喂食一些容易咀嚼和消化的饲料。

3.蹄溃烂,可用0.1%高锰酸钾清洗。对于严重的溃烂,清洗后可涂抗生素粉包扎。围栏必须保持干燥清洁,垫上稻草,让奶牛站在柔软的地方进行补饲。

4.对于病情严重的奶牛,也需要输液,主要是强心、补液、抗菌、抗病毒。

牛发生口蹄疫后,只要能想办法保证营养,避免心肌炎,一般不会有更高的死亡率。奶牛年龄越小,发病后越容易诱发心肌炎。小腿疾病发病后,最好进行输液治疗,以免发生心肌炎。

诊断

口蹄疫具有典型性,容易鉴别,结合临床调查不难作出初步诊断。诊断要点如下:

起病急,流行快,传播广,发病率高,但死亡率低,且多为良性;

大量流涎,呈一缕缕状;

口蹄疮部位明确(口腔黏膜、蹄、乳头皮肤),病变有特异性(水疱、糜烂);

恶性口蹄疫时可见虎斑心;

进一步诊断可采用动物接种、血清学诊断和鉴别诊断。

口蹄疫和牛瘟的区别:牛瘟传播猛烈,死亡率高;瘤膜可见糜烂,但蹄部无病变;肠胃炎严重;皱胃和小肠粘膜有溃疡。

口蹄疫与牛恶性卡他热的区别:后者往往是散发性的;口腔、鼻粘膜糜烂,但无水疱形成;常见角膜混浊。(一)应采取综合控制措施治疗口蹄疫。平时要积极预防,加强检疫,在多发地区要定期注射口蹄疫疫苗。常用疫苗包括口蹄疫减毒疫苗、口蹄疫亚单位疫苗和基因工程疫苗。牛在接种疫苗后14天产生免疫力,免疫力可持续4-6个月。一旦发病,应及时报告疫情,并在疫区严格执行封锁、隔离、消毒、紧急接种和治疗等综合措施;在紧急情况下,可使用口蹄疫高免血清或康复动物血清进行被动免疫,每公斤体重皮下注射0.5-1 ml,免疫期2周左右。疫区封锁必须在最后1只病畜治愈、死亡或宰杀后14天全面消毒后解除。

患有良性口蹄疫的牛通常可以在大约一周后自愈。为缩短病程,防止继发感染,可给予对症治疗:口腔病变可用清水、盐溶液或0.1%高锰酸钾溶液清洗,再涂1%-2%明矾溶液或碘甘油,或涂冰山散(冰片15g、硼砂150g、芒硝65438)。蹄部病变可先用3%来苏水清洗,再涂上龙胆紫溶液、碘甘油、青霉素软膏等。,并包扎好;乳房病灶可用肥皂水或2%-3 ~ 3%硼酸水清洗,然后涂青霉素软膏。患恶性口蹄疫的牛,除上述局部措施外,可使用强心剂(如咖啡因钠)和补药(如葡萄糖生理盐水)。

预防

1.加强饲养管理,增强肉牛体质。

2、做好卫生消毒工作,在牛场门口设置消毒室和消毒池,进入现场的人员和车辆必须进行消毒。

3.喝黄芪多糖粉提高肉牛抗病能力。

4、一定要接种,因为口蹄疫的毒株很多,最好使用多价疫苗进行免疫,免疫期多为6个月,每年至少要注射两次疫苗。

5.新购买的牛必须先进行口蹄疫血清免疫,待牛拉回家15~20天无任何问题后才能加强口蹄疫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