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气管发鳖吃什么药比较好?
这个病中医叫<梅核气>,更年期的女性多见此病,很简单配几副便宜的中药煮水喝了就能好。
核气即是咽喉中有异常(异物)的感觉,是以咽喉中如有梅核阻塞。多数患者主诉咽喉不利、干咳,如有一物,咽之不下,咯之不出的咽喉疾患。中青年妇女比较容易患上此病。中医学认为本病因情志所伤,导致肝气郁结,肝郁气滞或气滞血瘀而形成。中医治疗方法大致为:疏肝理气,除痰散结。
1)偏方验方:
1.取香附、威灵仙、赤芍、丹皮、射干各15克,川芎12克,栀子、马勃各10克,苍术、甘、枳壳各9克,神曲6克。水煎服,每日1剂,连用10剂。
2.用丹参15克,云苓12克,法夏、苏梗、香附、郁金、川芎、白芍、桑白皮各10克,紫菀、川朴各9克,柴胡、陈皮各8克。水煎服,每日1剂,连用10剂。
2)药膳茶疗:
1.取绿萼梅、佛手花、玫瑰花、橘络、茯神、金柑皮各3克。泡茶饮,可理气解郁安神,有助于消除咽梗症状。
2.用厚朴花10克。焙干,沸水冲泡,代茶频饮。有理气解郁宽中功效。
3.取青梅含于口中,取汁下咽,有利咽生津的功效。
4.用党参6克,枯络、厚朴、红茶各3克。***为粉末,放茶杯中,沸水冲泡,代茶频饮,能理气化痰祛湿。
5.取女贞子6克,绿萼梅、绿茶、橘络各3克。开水冲泡,频频饮之,功能解郁清热化痰。
6.用枸杞子5克,绿粤梅、绿茶、合欢花各3克。沸水冲泡,代茶频饮,宜于气郁不舒,兼见胸闷胁胀者。
7.取党参、炒麦芽各6克,厚朴花、佛手花、红绿茶各3克。捣成粗末沸水泡,代茶徐徐饮,宜于气郁不舒,兼见痰食积滞者。
8.用麦冬10克,木蝴蝶、川朴花各5克,生甘草3克,开水冲泡,可服15--30天。
3)耳针治疗:
1.中医分型
①肝气上逆--喉间如有异物感,状如灸膏,咯之不出,咽之不下,时或消失,吞咽无妨,每因情志不畅而症状加重,伴有头晕、心烦易怒、胸胁胀满、嗳气,苔薄白,脉弦。
②痰热郁结--喉中梗塞,时轻时重,痰多而粘或色黄难出,胸闷纳呆,失眠多梦,舌苔腻,脉濡滑。
③阴虚肺热--喉中有梗塞感,咽喉红并干燥微痛,干咳少痰,烦热盗汗,五心烦热,舌质红,苔薄黄,脉细数。
2.取穴:皮质下、内分泌、心、肾、脾、神门、交感、咽喉。
3.方法:可参考以上中医分型,每次取5--6穴,中等刺激,留针1--2小时。每日1次。或用耳环针于上穴埋藏,留针2天换取1次,两耳交替针刺,10次为1疗程。
4)辅助治疗:
患者每因情志变化而易复发,因此应适当辅助心理治疗。例如:解除患者思想矛盾和精神负担,使之正确对待疾病。此外,可以采用体育疗法、气功疗法等辅助疗法均有助于本病的好转,但需因人而异由医师进行指导。
爱心提示:以上介绍用方,请务必咨询当地正规中医医院,结合自身生理特点和不同的病理变化,辨证选择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