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肠用什么药退烧?

中医认为,小儿发热主要是感受外邪,热入内,邪热过盛。一般采用清热解毒的方法治疗小儿发热,往往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但小儿服用中药有一定难度,所以有人用中药灌肠治疗小儿发热。中药保留灌肠能使药物通过直肠和结肠吸收。同时,用凉药水灌肠也能起到物理降温的作用。

什么中药灌肠退热效果好?下面是几组常用的中药灌肠方子。

(1)金银花10g、连翘10g、板蓝根15g、蒲公英10g、牡丹皮12g、石膏30g、黄芩6g、龙胆草5g。煎服后保持高位灌肠,每日3 ~ 4次,每次50 ~ 150 ml。

(2)石膏50克,知母20克,牡丹皮15克,大青叶15克,野菊花20克,芦根20克。加水约1000mL,浸泡1小时,然后煎煮20分钟,过滤上清液保留灌肠,每次50 ~ 100 ml,每日3次。

(3)黄连6克,黄芩10克,栀子10克,石膏30克,大黄5克。加水500 ~ 800毫升,浸泡65438±0小时,然后煎煮20分钟,过滤上清液保留灌肠,每次50 ~ 60毫升,每日2 ~ 3次。主要用于小儿发热、便秘。

(4)钩藤20g、僵蚕15g、蝉蜕10g、牡丹皮20g、芒硝20g、防风15g、龙胆草15g。加水600 ~ 1000 ml,浸泡1小时,文火煎制30分钟,过滤上清液留作灌肠,每次50 ~ 100 ml。主要用于小儿热性惊厥。

用中药保留灌肠时要注意药液的温度。一般温度应低于体温,最好低于30℃。高热潜者可用冷药水灌肠。灌肠时,药液要慢慢倒,肛管拔出后,用纱布托住肛门片刻,避免药液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