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火茶草,过年不能错过大鱼大肉!

一、金线莲

金线莲又名金线莲、田基黄,是兰科唇形科植物兰属的一种罕见的多年生中草药。民间广泛使用,被誉为“药王”、“金草”、“神草”、“鸟参”。发现田基黄中微量元素的氨基酸组成、成分、含量和抗衰老活性均高于国产和野生西洋参。

主要功效:清热凉血,除湿解毒,生津养颜,调和气血,延年益寿。入肾、心、肺三经,可全面提高人体免疫力,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尤其是在滋养和保护肝脏方面。

食用方法:与家禽、动物肉或骨头一起炖蒸,或用水煎服。

第二,贡世松

樟子松为闽南名贵药材,味辛、苦,有利尿、解热、清火、燥湿的功效。它经常被人们用来治疗疮,也可以用来治疗脱肛。民间认为,樟子松为野生天然植物,性寒性味甘,药性甘平,性清益,性寒不寒,味甘不苦,具有清热凉血、生津降火、利水通络、治咳嗽等功效。是一年四季男女老少皆宜的理想凉茶饮品。

三、七叶胆

绞股蓝皂甙含有活性成分,具有降血脂、降血糖、抗肿瘤、抗衰老、保肝、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

绞股蓝的活性成分具有降血脂、降血糖、抗肿瘤、抗衰老、保肝、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肝癌、肺癌、子宫癌、皮肤癌等癌细胞的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药理实验和临床应用证明,绞股蓝不仅具有滋补、镇静、催眠、抗紧张、增进食欲、降血脂、降胆固醇、降转氨酶、延缓衰老的作用。改善人体机能的一系列代谢,促进人体机能的正常运转,保护人们的健康。如果人的代谢功能紊乱,人就会生病。

第四,车前草

芭蕉,又名轮菜,在闽南被广泛称为“山厚茉莉”。车前多年生草本植物。它生长在湿地,如山野,路边,花坛和河流。根状茎短而厚,具紧密的须根。所有的叶都是有根的,光滑,宽卵形,边缘波状,有不明显的钝齿,主脉五条,向叶背面突出,像肋骨一样伸入叶柄,叶往往和叶柄一样长。春夏秋,植株中心出现穗状花序,花小,花冠不明显。它有一个椭圆形的蒴果,顶部有一个宿存的花柱,成熟时开裂并散布种子。种子有益于通淋、清热解毒、清肝明目、化痰止泻。

动词 (verb的缩写)冬凌草

冬凌草是民间草药,俗称黄连,具有清热利湿、退黄祛湿、凉血化瘀的功效,用于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急性胆囊炎、痢疾、肠炎、外伤瘀血等疾病。闽南人经常在夏天和秋天喝茶。

六、水尖草

应该是鬼针草,闽南语误读作“鬼针草”。它是中国常见的民间草药。具有清热解毒、化瘀活血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咽喉肿痛、急性阑尾炎、急性黄疸型肝炎、肠胃炎、风湿性关节痛、疟疾,外用治疗疔疮、毒蛇咬伤、外伤肿痛。

全草(刺草):苦而平。清热解毒,活血祛风。用于咽喉肿痛、呕吐腹泻、消化不良、风湿关节痛、疟疾、疔疮、蛇咬伤、外伤肿痛。

七、白花蛇舌草

白花蛇舌草,普通话有点别扭,但是闽南语很好说。

1,用于肠痈、肺痈、疮痈、毒蛇咬伤。肠痈,肺痈,轻症单用有效。疮疖肿痛,单用或与蒲公英、紫花地丁同用。蛇咬伤(如竹蛇咬伤)可用此品酒煎服或外敷。

2、用于各种肿瘤,特别是消化道和淋巴肿瘤。单独使用或与山豆根、半枝莲、黄药子等抗肿瘤药物合用。

3、用于湿热水肿、热淋、黄疸。可与其他清热利湿退黄之品同用。

此外,现代用于支气管炎和盆腔炎。

八、鱼腥草

鱼腥草味辛,性寒,能清热解毒、消肿治疮、利水除湿、清热止痢、健胃消食,可用于治疗肺脓肿、疮肿毒、痔疮便血、实热、热毒、湿邪、病热引起的脾胃积热。现代药理实验表明,本品具有抗菌、抗病毒、增强免疫和利尿作用。

临床报道鱼腥草被广泛用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肺脓肿、癌性胸腔积液、肺癌、宫颈糜烂、急性细菌性痢疾、急性黄疸型肝炎、流行性腮腺炎等疾病。国外也从鱼腥草中分离出一种抗癌物质。除对胃癌有效外,对晚期肺癌、绒毛膜癌、恶性葡萄胎、直肠癌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在日本,鱼腥草。受到青睐,可用作功能性保健食品(茶、饮料等。)除了中国传统食谱和药膳。

九。牛筋草

牛草,又名牛顿草、雪草。它是禾本科植物白首乌的根的全草。夏秋两季采收,洗净,晒干,切断。

X.茂根

白茅根又名茅草、白茅根、白茅根,为白茅根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性味:甘、苦、寒、无毒。

归经:入肺经、胃经、小肠经。

功能:凉血止血,清热解毒。

主治:用于吐血、血尿、淋证、水肿、黄疸、排尿困难、发热、烦渴、恶心呕吐、咳嗽。

米米德光整理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