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野生大豆藤的功效与作用
野生大豆藤
(浙江天目山药用植物记录)
来源是豆科的茎、叶、根。
植物形态的渔豆(救灾草药),又名:野大豆(草药镜)、鹿角、饿马黄(植物名实考证)、柴豆、野大豆、野大豆、野扁豆。
一年生缠绕草本植物。茎细而细,各部位疏生黄褐色长刚毛。三回羽状复叶互生,薄纸质,侧生小叶扁圆形卵状披针形,长1.5 ~ 5厘米,宽1 ~ 2.5厘米,全缘;有一个长柄。总状花序腋生;花萼钟状,5裂;花冠蝴蝶,紫红色;雄蕊10,单体;子房上位,无梗,短花柱和小柱头。荚果线形长方形,略弯曲,长1.5 ~ 13厘米,宽约5毫米,刚毛长,种子3 ~ 4粒。开花结果期为8-9月。
生长在田野和沟渠旁。分布于东北、河北、山东、湖北、湖南、陕西、安徽、江苏、浙江等地。
这种植物(野豆)的种子也入药,另文详述。
收集秋收。
性味①浙江民间草药:“性平,味淡。”
②上海常见中药材:“味甘,微寒。”
功能是健脾。治疗盗汗和肌肉损伤。
(1)《保命苦海》:“治痘毒,留(野大豆)茎根煅,研末,香油,敷之。”我不管是不是刚开始,时间长了,不是坏了,是坏了。"
②浙江民间草药:“平肝健脾。”
③《杭州药用植物志》:“止盗汗。”
④上海常见中药材:“养精、固本、敛汗。”
内服用法用量:煎服,1 ~ 4。外用:捣固或研磨和修整。
药方①治盗汗:野黄豆藤一至四两,红枣一至二两。加糖煮,榨汁食用。(浙江天目山药用植物记录)
②愈合筋:野生大豆鲜根、蛇葡萄根皮、酒糟或酒。捣碎,烘烤,涂在患处。(《康哲天目山药厂志》)
提醒你:野生大豆藤,中草药,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