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喝了滋补中药上火了怎么办?
建议不要继续喝了,药补不如食补。夏天多喝鸭汤。夏季天气湿热,加上新陈代谢旺盛,体力消耗大,很多人会出现“苦夏”症状,感觉身体虚弱,食欲不振,无精打采等。多吃滋补食品,可以起到益气养阴、强身健体的作用,有利于消除“苦夏”。夏季进补不同于冬季进补,一定要清淡,不能太油腻,否则容易伤胃。中医认为,山药、大枣具有健脾益气的作用,而且滋补而不油腻,所以非常适合脾胃虚弱的人在夏天煮粥,而且两者都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可以有效抵御暑热引起的免疫力下降。蜂蜜、牛奶、莲藕、银耳、豆浆、百合,既能益气养阴,又能养胃生津,是夏季体虚多汗、食欲不振者的食疗佳品。夏季气温较高,人体新陈代谢较快,能量消耗较高。所以蛋白质的供给一定要适当增加,每天的摄入量应该是100g-120g。植物蛋白可以从豆制品中获取,动物蛋白除了奶制品还要多吃肉类。夏季的肉类制品性平或性凉,如鸡肉、鸭肉、瘦肉、乳鸽等。其中,鸭肉不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而且由于属于水禽,还具有滋阴养胃、健脾补虚、利尿的作用。根据中医“热则寒”的原理,鸭肉特别适合苦夏、内热、内热的人食用。夏天最好炖鸭肉,或者加入莲藕、冬瓜等蔬菜煲汤。另外,夏天建议吃冷食滋补,但不是所有人都要“远离羊肉狗肉”。冬季慢性疾病患者,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如果在夏季缓解期吃一些具有温补作用的食物,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避免冬季这些疾病的发生,达到“冬病夏治”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