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治犊牛大肠杆菌病?
根据患病犊牛的年龄和症状,临床上该病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败血症。犊牛,主要发生在1周龄以内,表现为急性败血症症状,病程短,有的猝死,无任何症状;部分患者初始体温升至40℃以上,食欲不振,继而腹泻。粪便呈水样、灰色、有臭味,1 ~ 3天内因高度衰竭死亡。另一种是白痢,主要发生在1 ~ 2周龄的犊牛。其特点是排出灰白色稀薄粪便,呈水样或糊状,有酸味,一般持续2 ~ 4天。轻者可恢复,但后期发展延迟;严重者常死于虚脱或继发肺炎。
诊断应与其他有腹泻症状的疾病相鉴别:
(1)牛沙门氏菌主要影响新生犊牛,又称犊牛副伤寒。该病表现为发热腹泻,粪便带血有臭味。胃肠粘膜和浆膜上有出血点;病原体是沙门氏菌。
(2)犊牛梭菌肠炎,是由魏氏梭菌外毒素引起的犊牛急性致死性疾病,以急性死亡和便血为特征。主要病理变化为小肠粘膜出血和坏死。
(3)新生犊牛病毒性腹泻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急性腹泻综合征。大多数感染轮状病毒的犊牛发生在1周龄以内;冠状病毒感染多见于2 ~ 3周龄的犊牛,其主要临床特征为萎顿、厌食、呕吐、水样腹泻、脱水和体重减轻。
(4)球虫病是由球虫引起的肠道原虫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恶臭血痢、直肠黏膜出血、溃疡。取肠粘膜和粪便进行压片检查,可见球虫病囊肿。
(5)牛冬痢疾又称牛黑痢疾,是冬季舍饲期间暴发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表现为褐色稀便和出血性腹泻,但全身症状较轻,很少有人死亡。病原体与空肠弯曲杆菌有关。
预防措施
(1)加强妊娠奶牛和新生犊牛的饲养管理。怀孕的奶牛要保证充足的营养,以便产后分泌良好的乳汁,满足新生犊牛的生理需求。
(2)改善环境卫生。牛舍特别是产房要保持清洁干燥,及时清除粪便污物,经常消毒,为晒褥草铺路;取送时,应严格处理脐带,保持犊牛棚清洁卫生,防止犊牛舔食污染物和污水。
(3)奶牛的乳房应保持清洁。小牛出生后,必须让它吃东西,尽快吃到初乳。
治疗方法
(1)氯霉素、土霉素、链霉素或新霉素可用于抗菌消炎。口服时,初始剂量为每公斤体重30-50毫克,12小时后剂量可减半,持续3-5天。或肌肉注射,剂量为每公斤体重10 ~ 30mg,每日2次。或口服呋喃唑酮0.3-0.5g,每日2次,连用3-5天。
(2)根据病犊脱水程度补液。当你有食欲或能自己吮吸时,可以服用口服补液盐。配方:氯化钠3.5g,65438+氯化钾0.5g,碳酸氢钠2.5g,葡萄糖粉20g,温水1000ml。不能自吸时,可静脉注射5%葡萄糖生理盐水或复方氯化钠溶液1000 ~ 1500ml。如遇酸中毒,可加5%碳酸氢钠溶液80 ~ 100 ml,也可加咖啡因钠和维生素。
(3)可用乳酸2克、鱼脂20克调节胃肠功能,加水90毫升调匀,每次服用5毫升,每日2-3次;也可以口服保护剂或吸附剂,如次硝酸铋5-10g,白土50-100g,活性炭10-20g。混合后用水送服,保护肠黏膜,减少毒素吸收,促进早期恢复。也可以用复方磺胺甲恶唑,每公斤体重0.06克,乳酸菌5 ~ 10片,母饲5 ~ 10片。混合后口服一次,每日两次,连服2 ~ 3天,疗效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