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油三酯为4.1。疲劳盗汗可以吃六味地黄丸吗?
六味地黄丸是补肾名方。六味地黄丸由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六味中药组成。最早的是“八味地黄丸”,见于张仲景《金匮要略》。后来宋代名医、儿科医生钱乙将八味地黄丸中的温补药附子、桂枝去掉,变成现在的六味地黄丸,用于治疗小儿先天不足、发育迟缓等疾病。后来明代有一派中医推崇肾的作用,认为肾是人的“先天之本”。一时间,很多名医都提倡补肾。比如明代名医薛基,最擅长补肾。他主张肾阴虚用六味地黄丸,肾阳虚用八味地黄丸。雪姬的做法得到了后世众多医家的认可,他们的补肾观点对后世影响很大。从历代医家的观点可以看出,六味地黄丸主要是滋补肾阴。另外,从方剂的组成来看,可以达到补三阴(补肾阴、补肝阴、补脾阴)的功效,比如熟地黄可以补肾阴;山茱萸则是肝肾双补,通过补肝达到补肾的目的;山药能补脾肾,通过健脾补后天。可见六味地黄丸只适用于阴虚,不适用于阳虚。如何判断是阴虚还是阳虚?肾阴虚的典型症状除了遗精、梦遗、早泄外,还有潮热、盗汗、手足心烦、口干咽燥等。肾阳虚的典型症状是腰膝酸软,疲劳不耐,经常疲劳,四肢冰凉,恶热恶寒。有些肾阳不足的人还可能出现勃起功能障碍、早泄、遗精等性问题。那么,目前中年人是肾阳虚多还是肾阴虚多呢?对于正常人群来说,做这样的区分毫无意义。阴虚阳虚是指肾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的症状。大部分人可能只是处于肾气轻度不足的状态,远没有到肾阴虚或肾阳虚的程度。有几个人不应该吃1。健康人对于正常人来说,如果没有明显的肾阴虚症状,我认为是不适合长期服用六味地黄丸的。2.明显阳虚(包括肾阳虚和脾阳虚)的人不宜服用肾阳虚。面色苍白、体质虚弱的人更喜欢夏天而不是冬天。这样的人不适合服用六味地黄丸。很多肾阳虚引起的勃起功能障碍患者仍然盲目服用六味地黄丸,症状会“加重”。彭教授特别提醒,要选择治疗肾阳虚的药物,如金匮肾气丸。3、肾阴虚但脾胃功能差的人六味地黄丸是一种偏于滋阴的药物。配方中女性药物较多,食用后会阻碍消化功能。中老年人一般脾胃功能较弱,服用时更要谨慎。间歇性进食影响不大;如果长期连续服用,是不可取的。服药前要咨询医生:是否有肾虚、肾阴虚或肾阳虚的情况,应不应该服用六味地黄丸,服用多长时间?尽量避免盲目用药带来的身体不适。六味地黄丸处方熟地黄160克山茱萸(制)80克牡丹皮60克山药80克茯苓60克泽泻60克将上述六味药准备好,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克粉末加入35-50克炼蜜和适量水,制成丸剂,干燥制成蜜丸;或加入炼蜜80-110g制成小蜜丸或大蜜丸。黑蜜丸、小黑蜜丸或大蜜丸;它尝起来又甜又酸。功能主治:滋阴补肾。用于肾阴不足,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消渴。作用类别本品为虚证非处方药。用法用量:口服水蜜丸6g,小蜜丸9g,1丸一次,一日两次。规格大蜜丸,每粒重9g,封存。摘自《中国药典》正负1。血虚阴衰——地黄为王。2.光滑而令人眩晕——朱山是国王。3.尿多或少,或红或白——茯苓为王。4.尿滴——泽泻为王。5.心虚则火满血瘀——牡丹皮为王。6.脾胃虚弱,皮肤干燥——山药为王。→说自己是王的分八两,地黄只分两个大臣。经络-经络-经络-经络-经络-经络-经络-经络-经络-经络-经络-经络-经络-经络-经络-经络-经络-经络-经络-经络-经络-经络-经络-经络-经络-经络-经络-经络-经络-经络-经络-经络-经络2。山茱萸——温肝祛风,养精藏气。3.牡丹皮——泻君之火,凉血蒸。4.山药——清肺脾虚热,健脾强肾。5.茯苓-湿热渗脾,通肾。6.泽泻——泻膀胱水邪,明目聪耳。7.六经治。但功专于肾肝,寒燥不偏,而补气血。如果能经常拿,你的作品就不好描述了。更改配方1。此方煎服,命名为六味地黄汤,治疗同。2.本方加“附子肉桂”——名为桂附八味丸——一两→治各期虚火,虚胜失气。王冰说:“益火之本,在于消阴”。它适合弱者。3.本方加“黄柏知母”各两片——智明白地黄丸→治阴虚火旺,骨痿髓燥。王冰说“强有力的水的主人能控制阳光”。适合脚气和脉搏强的人。4.此方加一两“肉桂”→明芪味地黄丸。引火无根,归元。5.本方辅以“麦冬”、“明督七丸”治疗劳咳。6.此方加五味子二两,麦冬三两→麦味地黄丸。加入另一种紫河车,治疗虚弱和疲劳。7.本方加“杜仲(姜炒)、牛膝(酒洗)”治疗肾虚、腰膝酸痛。8.“去泽泻加益智仁”的方子是三次→尿频。9.我们用“熟地黄22两、山药、山楂、牡丹皮、当归、五味和柴胡”各五元。沈复、泽泻各两块半,蜜丸朱砂为衣→尹明义肾气丸→治肾虚头晕。10.桂附地黄丸,加名为“车前草、牛膝”的肾气丸→治肿。煎服法米丸,空心盐汤下,冬酒下。加减1。如患者腰膝疼痛,加牛膝12杜仲15桑寄生12 2。如果患者尿频,则除去泽泻,加入益智仁12覆盆子10 3。如果肝血亏虚,加当归15。加五味子9、麦冬10的方子出自宋代钱乙《小儿医证指南》,是滋补肾阴的基本方子。因其疗效显著,被后人称为“养阴之法”,现已收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肾是先天之本,全身之本,全身之总源。阴道失液可引起多种疾病,如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糖尿病等。同仁堂六味地黄丸以熟地黄为主药,滋肾养阴填精髓,辅以山茱萸,滋补肝肾,涩精敛汗,山药健脾补肺,固肾填精,辅以泽泻清热利湿,泻肾降浊,祛肾火,解膀胱热,利小便;牡丹皮能清肝泻火,凉血散瘀,去骨蒸之热;茯苓渗出水湿,使浊水泻下,排出体外。六味药合用形成了“三补三泻”之势,使得六味地黄丸治疗肝肾阴虚非常有效,而且不油腻,很少出现一般滋补药“上火”的现象。【药理研究】六味地黄丸具有明显的增强免疫力、抗衰老、抗疲劳、抗低温、抗缺氧、降血压、降血糖、改善肾功能、促进新陈代谢、强身健体的作用。(1)具有与人参相似的抗疲劳、抗低温、抗缺氧作用。(2)对免疫功能的影响:能激活细胞免疫和抗体生成反应,提高细胞免疫功能,促进扁桃体细胞诱生干扰素,提高血清干扰素水平。(3)扩张血管能明显降低动脉狭窄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改善肾功能。(4)减少心肌胶原的沉积,预防高血压引起的心血管损害。(5)改善血液流变学,降低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和纤维蛋白原,抑制梗塞心脏内氧自由基的产生,缩小梗塞面积,预防和治疗冠心病和心肌梗塞。(6)对血脂的作用可明显降低胆固醇、甘油三酯和磷脂,升高高密度脂蛋白,增加HDL-C/总胆固醇比值,促进脂质代谢。长期服用可以预防动脉粥样硬化。(7)改善自主神经系统功能障碍。(8)通过作用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改善性腺功能障碍,改善性激素分泌,促进精子生成,提高精子活动率,增强性功能。(9)促进体内代谢产物尿素的排泄,保护肾脏排泄功能。(10)对肝损伤有保护作用:对正常ALT活性无明显影响,但能显著降低四氯化碳、硫代乙酰胺、泼尼松龙引起的ALT活性升高。(11)增加小鼠体重,增强体力,延长游泳时间,使接受化学致癌物的动物脾淋巴结发生中心活跃。(12)增强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吞噬活性,延长存活时间,提高腹水型宫颈癌U14细胞的细胞内cAMP,增加癌细胞增殖抑制率。(13)能抑制氨基甲酸乙酯和亚硝胺的肿瘤诱导率。(14)对于食管上皮细胞增生综合征,可以阻断癌变,预防食管癌,降低发病率。(15)六味地黄丸含有泽泻中的高锌和山茱萸中的高铬,可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和糖尿病。因此,六味地黄丸对防止衰老和早衰有一定的作用。(16)使红细胞的葡萄糖代谢恢复正常。(17)能抵抗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延长生存率,保护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功能,防止心、肝、肾功能的损害,保护NK细胞的活性,增强T、B淋巴细胞的转化功能。【临床应用】六味地黄丸对肝肾阴虚引起的下列疾病有明显的治疗和对症作用。主要包括:(1)内科:肺结核、肺心病、支气管哮喘、原发性高血压、慢性肾性高血压、冠心病、室性早搏、脑血栓、脑出血后遗症、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肾及输尿管结石、慢性前列腺疾病、肿瘤、白细胞减少症、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早期食管上皮细胞。甲亢、神经衰弱、老年痴呆症、顽固性失眠、慢性食管炎、一氧化碳中毒性精神病、术后顽固性呃逆、虚弱(格林巴利综合征)等患者。(2)手术:骨结核、血栓性脉管炎、男性乳房发育、肠风下出血(痔疮)、食管癌术后复发、脱发、皮肤皲裂、鹅掌楸、阴囊湿冷、排尿困难。(3)妇科:更年期综合征、黄褐斑、功能性子宫出血。(4)儿科:小儿发育不良、小儿疳积、反复呼吸道感染、尿频、抽动秽语综合征、遗尿等。(5)眼科:视网膜中央脉络膜炎、青光眼、老年性白内障、玻璃体积血、老年性黄斑盘状变性、外伤性角膜溃疡、睫状体炎、慢性葡萄膜炎等。(6)耳鼻喉科:复发性口疮、慢性咽喉炎、慢性扁桃体炎、牙周脓肿、冠周炎、喉炎等。(7)使用六味地黄丸还可以增强化疗的效果,辅助治疗肿瘤和癌症,减少化疗的副作用。[成分]熟地黄、山茱萸(制)、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作用类别】本品为虚证非处方药。主治:滋阴补肾。用于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遗精盗汗。【用法用量】口服,蜜丸6g一次,蜜丸1丸一次,一日两次,浓缩丸8丸一次,一日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