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简介
2.满江红全草,满江红科植物,中药大辞典满江红是中药的名称,出自《本草纲目》【1】。
2.1满江红又名红浮萍、红浮、无根草浮[1]。
2.2来源及产地:满江红全草(Roxb。)仲井真,一种蔷薇科植物,分布于长江以南各地[1]。
2.3性味辛凉[1]。入肺经、膀胱经[1]。
2.4主要功能为发汗、祛风、透疹、利尿[1]。
1.治疗外感发热、风湿痛、风痒、荨麻疹、麻疹、小便不利、白带过多[1]。煎服:3 ~ 9g【1】。
2.治疗烧烫伤,研末涂油[1]。
2.5满江红根的应用:汤剂能治肺结核,有润肺止咳的作用[1]。
2.6化学成分本品含辣根皮提取物、咖啡酸3,4-二葡萄糖苷、绿原酸和氨基酸[1]。
3蕨类植物,满江红属全草,满江红科,全国中草药汇编,满江红3.1拼音名M: Nji ā n ɡ hó n ɡ
3.2满江红别名红飘、红浮萍、紫荨麻、三角荨麻。
3.3蕨类植物满江红。)Nakai,属于满江红科满江红属,入药。夏秋收获,鲜或干。
3.4性味辛凉。
3.5功能主要是解表疹,祛风利湿。用于麻疹、风湿性关节痛、荨麻疹、皮肤瘙痒、水肿、排尿困难。
3.6满江红的用法用量为1 ~ 3元;外用适量,煎服,洗净患处。
3.7摘自《全国中草药汇编》
满江红的4片叶子,Rhodaceae,中国本草满江红4.1来源于《本草纲目》。
4.2拼音姓名m m m m n ji ā n ɡ hó n ɡ
4.3满江红的别名是水浮莲、无根草、红浮萍、浮萍、紫、丝带、三角形、红浮萍、紫浮萍、红叶草、绿浮萍。
4.4来源:满江红科植物满江红的叶子。
拉丁动植物矿物名称:满江红(roxb。)仲井真。[鼠尾草。]
采收与贮藏:夏秋季节捕捞,晒干。
4.5原始形态的小型漂浮植物。圆形或三角形,直径约1cm。根茎细,横向羽状分枝,向下产生须根,悬于水中。叶小,无柄,互生,排列成双列叠瓦状,椭圆形或近斜方形,长约65438±0mm,宽约长的一半,先端圆形或截形,基部与根茎结合,根茎全缘,通常分为上下两片;上半部绿色,肉质,浮于水面,入秋后变红。边缘为膜状,上面有* * * *状突起,下面有空腔,内含树胶、固氮蓝藻和地木耳。下部裂片膜质,有鳞,沉水。孢子果(荚果)成对生于枝基部的沉水裂片上;大孢子果小而呈椭圆形,孢子囊大,内含一个大孢子;小孢子果大,球形,内含许多小孢子,每个小孢子含64个小孢子。子实体9165438+10月成熟。
4.6栖息地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池塘、沟渠或水田。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和河北。
4.7性状叶小,三角形,密植于小枝上,皱缩成片状,直径约4mm,顶部黄绿色,底部紫棕色或红棕色;须根众多,泥灰色。重量轻,轻微气体。
4.8化学成分含有3,4,5,6,7,4-羟基5-葡萄糖苷(luteolinidin5glucoside)、绿原酸、秦皮乙素、咖啡酸3,4二葡萄糖苷、6(3-葡萄糖咖啡酰基)七叶树树皮素[6(3-葡萄糖咖啡酰基)秦皮乙素],以及少量对香豆酸的葡萄糖酯、葡萄糖65438+咖啡酸和绿原酸的0,6二酯。
4.9性味;冰冷的性爱。
4.10经络肺;膀胱经
4.11功能主要用于缓解表里透疹;祛风除湿解毒。。主感冒咳嗽;麻疹是不可传染的;风湿痛;排尿不畅;水肿;荨麻疹;皮肤瘙痒;溃疡;丹毒;烧伤。
4.12满江红口服用法用量:煎服,315g。大剂量可使用至30g。外用:适量,水煎或热熨;炒制、研磨、调油、调味。
4.13附件①治风湿发汗祛风:红漂40个。取20片烤熟,趁热用风湿痛包好。包好后用针穿刺患处(先消毒)排气,以免内窜。同时将其余20枚红浮捣碎,熬糖醋酒内服。(《贵州偏方集》)2治疗胸腹胀满:红浮萍、桃仁、紫草、白茅根各五元。煨浓汁,取一两份白酒。③麻疹治不好:红浮萍三钱、野草萎蔫、香椿皮各两元。炖水服;然后用残渣擦拭全身。④治风痹、麻风:浮萍二株,苍耳子草二株。炖水服;另外取适量浮萍、苍耳子草,煨洗全身。⑤九子炎的治疗:红浮萍用鹿茸捣碎,用甜酒涂抹患处。⑥治赤崩,白带:红浮萍二钱。拌甜酒吃。(②贵州本草见下)⑦火烧伤的治疗:红浮、晒干研末、桐油包扎。(《贵州中药方剂》)
4.14各种博览会1。本草纲目:治痈用膏。
2.《本草分类》:治红白风丸,皮肤瘙痒,风痹。
3.《民间常用草药集》:布内开水,外烫,可发出已集的麻疹。
4.四川中医志:发汗利湿,祛风胜湿,治暴痒,利尿止渴,治风湿顽癣。
4.15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