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红花是干什么用的?帮助众神。

概述名称:藏红花别名:番红花、西红花等。概述:藏红花入药历史悠久。本品为鸢尾属植物藏红花的干燥柱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0版)收录。到了唐代,藏红花从印度传入中国,主要是药用。元代《吃食为正》中记载有两个医方,用于烤羊心,治心气惊悸,解郁;烤羊腰,治腰腿痛,都有藏红花。之后历代草药中都记载了藏红花的性味、功用和主治。地理分布:藏红花原产于希腊、小亚细亚和波斯。在1979期间,中国从日本引进了种子茎,并在上海、浙江和江苏种植成功。此外,辽宁、北京、山东、河南、四川等地也有零星栽培。所在地:宝山、崇明、南汇、上海(县);浙江建德;江苏吴县、江阴、无锡、海门;山东即墨。上海产量最大,占全国总产量的90%以上。(常用中草药)【编辑此段】形态特征多年生多年生草本植物,无地上茎。地下鳞茎扁圆形,肥大如洋葱,外面被数层棕色膜状鳞片包围,内有乳白色固体肉,节上有许多褐色的连结和芽。每个芽被多层膜状鳞片覆盖,顶芽(主芽)为1-4,大而明显,位于鳞茎顶部,侧芽多而小,分布于各节上。叶簇生,线形,无柄,长15-45厘米,偶有50厘米以上,宽0.2-0.4厘米,先端尖、光滑、全缘,横切面呈倒卷状,每株2-13片,每簇2-15片,基部3片。花顶生,直径4-6厘米,6片花被,倒卵形,淡紫色,细长筒状,3枚雄蕊,花药大,黄色,基部箭头形,心皮1,心皮合生,子房下部,花柱细长,淡黄色,柱头3裂,漏斗状,长2-3厘米,悬于筒外。生态环境:西红花多种植在温暖、阳光充足、土壤疏松、平原肥沃的砂壤土上。【编辑本段】生物学特性1和生长特性9月初萌发。芽可分为花芽和侧芽,花芽先于侧芽萌发。叶子和芽鞘同步生长。65438+10月下旬开花,从芽鞘中抽出淡紫色花朵,每朵花蕾开1-8朵。鳞茎的大小决定了花蕾、花朵的数量和产量。鳞茎越大,花蕾和花朵越多。花期20天左右,每朵花2-5天,每株2-8天。花期集中,全花期10天产量约占总产量的60%。花期因气候影响或早或晚。11中下旬,鳞茎生根,叶从芽鞘中抽出。5438年6月上旬+次年10月,女儿球茎形成,老球茎逐渐萎缩。有时,在子球茎和老球茎之间,形成一个白色的、嫩圆锥形的“营养转化根”,由输导组织和薄壁细胞组成。运输组织发达,起到营养储存和转化的作用。2月球茎生长旺盛,“营养转化根”逐渐萎缩。三月下旬,树叶停止生长。4月初,叶子从上到下变黄。5月上旬,地上部分全部枯黄,鳞茎更新。5月下旬为生殖生长期,花芽分化,前期缓慢,8月加速,9月上旬突出。2、对外界环境条件的要求,藏红花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耐寒,怕涝,忌积水;适合冬季较温暖地区种植。在较冷的地区长势较差,当年还能开花,第二年后就不开花了。沙质中性壤土,土壤肥沃,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生长后期(2-4月),温度在15-20℃之间,持续时间越长,越有利于鳞茎的生长发育。藏红花搬到室内,对外界条件的要求更加严格。花芽分化的适宜温度为24-27℃,需要一个由低到高、由高到低的温度变化过程,但不能低于24℃,也不能高于30℃。花芽分化高峰期,如持续低温,直接影响花芽分化和开花;后期出现高温,延迟开花。室内贮藏阶段,经过前期高温处理和逐渐降温,开花提前,产量增加。温度对开花影响很大,花期温度连续在15-18℃,不仅开花旺盛,花质好,而且产量高。如遇低温(10℃以下)或高温(20℃以上)会抑制开花,不开花或枯死腐烂。鳞茎的萌发和开花依赖于自身的营养和水分。因此,在储存和培养过程中,培养室应保持相对较高的湿度,一般在80%以上。但在花芽分化后期,要防止湿度过大,以免提前生根,影响鳞茎繁殖。在鳞茎的贮藏培养阶段,花芽萌发前,应避光,以达到保湿降温的效果。花芽萌发后,光照可以明显调节花芽长度。花芽长3 cm时,散射光充足,花芽长度可控制在12-15 cm,花芽短而粗壮,有利于开花。光照不足,花芽细长,易枯死腐烂,影响产量和品质。生长习性:藏红花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耐寒,怕涝,忌积水;适合冬季较温暖地区种植。(常用中草药)生长周期:多年生草本。采收加工:鳞茎萌发至开花50天左右,6月下旬开始开花,10。花瓣微开时取下,取雌蕊上部深红色部分,去掉花瓣和雄蕊。花要及时采摘,否则容易出现扁花。花期在秋冬,要做好防寒保温,室内放煤炉烧水或用塑料薄膜覆盖架子。如果花期推迟,为了保证鳞茎的增殖率,花期高峰一过就要把花种在地里,剩下的花要在地里采摘。将采摘的新鲜藏红花集中到干燥室。目前常见的是用电烤箱干花,放在托盘里50℃烘干。在上海,鸡孵化场用于烘干,调温除湿设备齐全,热风流量合理,上下温度一致,投资少,效果好。也可以使用太阳干燥和真空冷冻干燥。加工方式不同,导致产品质量差异很大。晒干的产品颜色深,质量差。真空冷冻干燥,质量好,但成本高。【编辑此段】藏红花贮存和养护在固定的铁桶中,密封保存在干燥、阴凉、避光的专用仓库中,温度低于65438±05℃,相对湿度不超过70%。这种产品很容易变色和变味。在储存期间,应由专人保管,并经常检查。一般储存期不超过两年。【编辑此段】藏红花的药性被大部分柱头归为散线。柱头3枝,长约3厘米,暗红色,上部较宽略扁,顶缘不规则齿状,内有短裂,下端有时残留短黄色花柱。质轻,质地柔软,无油性光泽,干燥后易碎易断。气专一,微刺激,微苦。规格和标准:统一安装。干货。花柱细长弯曲,红褐色,很少黄褐色,光亮油润,香味浓郁。(常用中药材)【编辑此段】性味功效藏红花性平,味甘。归心与肝经。具有活血化瘀、凉血解毒、解郁安神的功效。用于闭经、产后血瘀、温毒斑疹、忧郁闷闷、惊悸狂。主要成分:胡萝卜素类化合物,主要含有西红花苷和二甲基西红花酸。此外,还含有藏红花苷和挥发油,油中主要含有藏红花醛。主要药理作用:煎剂对小鼠、豚鼠、家兔、犬、猫离体子宫和原位子宫均有兴奋作用,妊娠子宫更为敏感;该汤剂能长期降低麻醉犬猫的血压。对呼吸有兴奋作用;还能延长小鼠的发情周期。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藏红花是核黄素最丰富的来源,藏红花中所含的西红花酸可以补偿血浆蛋白和胆固醇升高引起的氧扩散率下降。肌肉注射西红花酸可以发现兔子的胆固醇水平下降了一半左右。真伪鉴别:藏红花又名番红花、西红花,是鸢尾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藏红花的干燥柱头和花柱上部。性味甘寒,功效与红花相似,临床应用基本相同。还具有凉血解毒的作用,可用于热病、热入血、斑疹热等病症。本品产于南欧和中亚,中国也有种植。因为这种产品稀缺且价格昂贵,假货多,所以要注意鉴别。藏红花的干燥柱头略呈管状弯曲,单独存在或三个柱头连为一个花柱。总长度约3cm,柱头顶端较宽,向下逐渐变细。紫色或深红色,款式为黄色。浸入水中,水染成黄色,直下,柱头呈喇叭状扩张,顶端有不规则的齿,一侧有裂纹。质轻,易碎,有特殊香气,微刺激,微苦,有刺激性。最好是身长,色紫,黄款式少,有光泽,身软,油重,味麻辣凉。如果假货是睡莲叶,可以用水浸泡,使水染成红色,但不是线形,也不是柱状或喇叭状,而是片状。还有印度西朗草苗冒充仿制品,条纹粗硬,不程式化,颜色偏紫但暗沉。化学纸浆也可以用来制造类似藏红花的仿制品。这种仿制品浸入水中不会呈喇叭状,但如果加入碘酒溶液就会变成蓝色。混淆品种:商品中,莲藕、黄花菜切丝染色,都是红色,没有黄色部分。它们泡在水里呈片状或丝状,不是喇叭状,泡在水里呈红色。还有化学浆做成细丝,上一层淀粉,染色加一点油。都是假货。有的还对藏红花的雄蕊花丝或菊科红花的舌状花或提取藏红花素的次等产品进行染色。近年来,在山西、广州等地发现有明显的甜味物质混入。(常用中草药)【编辑此段】种植技术藏红花可以带鳞茎种在地里直接养花。为了提高产量和质量,还可以先在田间培育鳞茎,待新鳞茎成熟后,再移入室内培育开花。(1)选择阳光充足、阳光充足、土壤肥沃、排水良好、腐殖质丰富的砂质中性壤土进行整地。酸碱过多,排水不畅者不宜,忌连作。翻耕深度一般在20厘米以上,每亩用猪牛羊粪6000斤,菜饼200斤,过磷酸钙50斤作基肥。平耙精心耕耘,宽130cm,宽30cm,深15cm,横沟竖沟,深30cm,待种。为了防止“烧”根和烂根,应在种植前一个月向地里施底肥。(2)种植方式1。鳞茎移栽采摘后,于11中下旬种植,开沟深度8-10 cm。植株的行距取决于鳞茎的大小,30克以上的鳞茎为20 × 10。18-30g灯泡为15×12cm;18g以下的鳞茎应按10× 10cm覆土。早栽影响开花,晚栽影响鳞茎增殖。有的地方,花期过后就马上种上花,剩下的花在地里收割,效果不错。2.室内培养选择一个培养室:培养室是否合适,对开花的早晚、产量、品质都有很大的影响。一般选择地势较低、靠近河流或水田、室内或室外无混凝土地面的房屋。房子前后宽敞,朝阳,草屋顶,南北大窗,方便通风,调节温度、湿度、亮度。鳞茎收获:5月中旬,藏红花地上部分萎蔫,新鳞茎成熟,出苗,剪去残叶,取出母鳞茎,移入室内,按大小分级,置于有泥通风处保存。灯泡架:架子一般是竹制的,不要太高。最高楼层应在窗框下方35厘米,上下楼层的距离应在40厘米,最低楼层应离地30厘米以上。楼层数不应超过5层。木托盘可以用废木料制作,大小视材质和房屋宽度而定,四边框高5 cm,防止灯泡倒置。8月初,花蕾按发芽前的大小规格整齐排列,花蕾朝上,存放在木托盘中,上架。(3)田间管理1、田间管理(1)追肥:种植10天左右,叶片散生时,根据天气情况追施稀人粪尿或尿素3-4次,促进叶片生长,追肥时清除肥料中的杂质,防止叶片发粘影响光合作用。⑵中耕除草:除草是田间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特别是3月以后,杂草生长迅速,要及时除草,否则会影响光合作用和生长发育。同时要把剩下的侧芽掰掉。⑶注意保湿:藏红花喜潮湿,在鳞茎再生过程中需要经常保持土壤湿润。鳞茎开花后耗水量大,种植后要及时浇水。冬季和早春降水较少,注意抗旱促长。在旺盛生长期,要保持土壤水肥协调,增强土壤肥力。2.室内培养管理5月中旬室内存放时,鳞茎表面鳞片未干,含水量高,又是雨季。门窗要日夜敞开,保持室内空气畅通,防止灯泡发霉。在门窗上安装铁纱窗或带网孔的铁皮,防止鼠害。夏季应在培养室南、北两侧屋檐前搭凉棚,向外延伸2米,前后门窗应挂草帘,防止阳光进入室内。东西两侧要堆东西保温,比如瓦屋顶,屋顶要用稻草覆盖,降低温度。室内空气湿度低,以增加湿度,保证室内湿度在80%左右,温度在365438±0℃以下。秋季,鳞茎上架后,对温度和湿度的要求更高,需要做好降温保湿工作。白天关好门窗,晚上或下雨天及时打开,让空气流通。经常上下交换木托盘,以利于花芽的生长。从五月到九月,房间应该保持黑暗。花芽长到3厘米时,室内光线要充足,防止花芽白长,但阳光不能直射灯泡。为了保证藏红花的球茎不变小,要去掉侧芽,使球茎和根的营养和水分集中供给花芽和新球茎,有利于开花,控制繁殖系数,增加新一年大球茎的比例。侧芽的生长期为165438+的9月下旬至10月下旬,要定期检查并及时去除侧芽,做到种球无侧芽。操作时,用手压土,拔侧芽。多年的生产实践证明,35g以上的大鳞茎留有三个芽;2芽鳞茎25g-35g;25g以下的鳞茎最好留1芽。如果超过剩余花蕾数,开花后会将多余的花蕾去掉,不影响花产量。病虫害防治:1,病害腐烂:病原菌是一种杆状细菌,危害鳞茎,发生在整个生长过程中。受害者是黑色的,内部腐烂的像豆腐渣。发病与温度和湿度密切相关。防治方法:选择地势略高、排水良好的土地进行种植;与其相邻的土地不得作为早稻秧田,防止田间积水;大田种植鳞茎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0-500倍液浸泡1-2小时。花叶病:病原为藏红花花叶病毒,是藏红花的主要病害之一。病株明显矮小,有黄斑,过早枯萎,鳞茎逐年退化,无花芽。控制方法:轮作;拔掉病株;拆下损坏的灯泡。2.虫害、蚜虫:经常在5438+10月份飞入栽培室,聚集在藏红花芽头上为害。防治方法:用40%乐果乳剂喷洒2000次。但球茎遇水易生根,不允许在球茎架上喷药。需要到户外活动,一个个喷药。不要喷湿鳞茎发芽的根,等鳞片上的药液干了再搬回室内。蛞蝓:俗称水蝇,在9月中下旬为害芽,尤其在阴暗潮湿的培养室。防治方法:手杀或在架子底部放少量石灰。在生育过程中,易受鼠兔侵害。鼠类一般在5-6月+065438+10月危害鳞茎和芽。防治方法:用毒饵诱捕或阻断对外通道。兔子一般在5438年6月+10-4月为害,吃新鳞茎。防治方法:用毒饵诱杀。发展前景:中国生产藏红花的潜力很大,前景广阔。中国劳动力丰富,农业生产成本低于经济发达国家。同时,农业生产历来有精耕细作的传统习惯,大规模发展藏红花生产是可能的。长江下游地区气候温和湿润,自然条件非常适合藏红花的生长发育。该地区生产的藏红花经有关部门鉴定,成分与进口产品相同。干失水率比进口的低7.14%;进口产品灰分最高24.46%,最低1.89%,平均9.557%,最高7.64%,最低3.63%,平均5.28%。吸收彼此接近。国产藏红花完全有资格进入国际市场。藏红花虽然保持了较快的发育速度,但也存在鳞茎增殖,单个鳞茎重量下降的问题。发展西红花生产,应建立适度规模的生产基地。进一步提高产量和质量,满足社会需求。60-80年代生产:藏红花一直从印度和西班牙进口。由于供给和价格的影响,长期供不应求。到了80年代,引进成功后,供需矛盾逐渐缓解。1979年,中国从日本引进了1000公斤藏红花球茎和栽培技术。在上海种植2亩,年产商品1.6公斤,次年鳞茎增殖88%。1981-1982分批进口36000公斤灯泡扩大生产。经过多年的探索和不断总结经验,西红花单产达到了进口国的水平,填补了我国西红花生产的空白,结束了西红花产品全部依赖进口的历史,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栽培、球茎复壮和新技术推广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研究出一套符合我国自然条件的西红花生产综合技术。同时,不断完善生产收购制度,加强鳞茎管理,药材部门统一收购,统一安排种植,使生产快速发展。1988年,全国藏红花鳞茎66万公斤,藏红花产量达到1000公斤,大大提高了自给水平。药典标准:来源:本品为鸢尾属植物藏红花的干燥柱头。说明:本品呈线形,三分支,长约3cm,暗红色,上部宽而略扁,上缘有不规则齿,内侧有短裂,下端有时残留小黄花柱。质轻,质地柔软,无油性光泽,干燥后易碎易断。气专一,微刺激,微苦。鉴别:(1)本品为橙红色。表皮细胞表面细长,略弯曲,部分外壁呈乳头状或绒毛状突起,表面隐约可见细微纹理。柱头顶端的表皮细胞为绒毛状,直径26-56μm,表面纹理稀疏。草酸钙晶体聚集在薄壁细胞内,呈颗粒状、圆形、梭形或方形,直径2-14 μm(2)本品用水浸泡,可见橙黄色直线下降并逐渐扩散,水染成黄色无沉淀,柱头呈喇叭状,有短裂纹;短时间内,用针拨也不会断。(3)取少量本品,置于白瓷板上,加入1滴硫酸。酸性溶液变蓝,紫色后变成红棕色或棕色。(4)取吸光度下的溶液,按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附录V A)测定458nm波长处的吸光度,458nm与432nm波长处的吸光度比值应为0.85-0.90。(5)取本品粉末20mg,加甲醇65438±0ml,超声65438±00分钟,静置澄清,取上清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藏红花对照药材20mg,用同样方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试验(附录ⅵ b),吸取上述两种溶液3-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乙醇乙酯-甲醇-水(100:16.5:13.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分别置于阳光下和紫外光下。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或荧光斑点(暗操作)。检查:干燥失重取本品2g,精密称定,于65438±005℃干燥6h,失重不得超过65438±02.0%(附录ⅸ g)。总灰分含量不得超过7.5%(附录ⅸ k)。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超过1.5%(附录ⅸ k)。吸光度:取本品,置硅胶干燥器中,减压干燥24小时,研成细粉,准确称取30mg,置于索氏提取器中,加入70ml甲醇,加热回流至提取液无色,放冷,将提取液转移至100ml容量瓶中(必要时过滤),用甲醇洗涤提取器数次,将洗涤液合并于同一容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准确量取5ml,置于50ml容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按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附录ⅴ a)在432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不得低于0.50。浸出物:按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项下的热浸法(附录X A)测定,以30%乙醇为溶剂,不得少于55.0%。含量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ⅵ d)进行含量测定。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的色谱条件和系统适用性试验;以甲醇-水(45∶5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440纳米。根据藏红花素-I峰,理论塔板数应不低于3500。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准确称取西红花苷-I对照品和西红花苷-II对照品各适量,加入稀乙醇,制成每1ml分别含30μg和12μg的溶液。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粉末约65,438±00mg(过3号筛),精密称定,置于50ml棕色容量瓶中,加稀乙醇适量,置于冰浴中超声20分钟,室温放置,用稀乙醇稀释至刻度,摇匀,滤过,取滤液。测定方法:分别准确吸取10μl对照溶液和供试品溶液,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以干品计,西红花苷-I(C44H64O24)和西红花苷-II (C38H54O19)的总含量不得少于10.0%。性味与归经:甘、平。归心与肝经。功能主治:活血化瘀,凉血解毒,解郁安神。可用于闭经、产后瘀滞、温毒、斑疹、抑郁、心悸、癫狂。用法用量:3-9克。注意:孕妇慎用。储存:储存于通风、阴凉、干燥处,避光、密封。【编辑此段】藏红花和藏红花的区别仅一字之差,在概念上常被误认为是一回事,还有人把西藏已经引种栽培的红花当成藏红花。事实上,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植物。红花是菊科植物红花的干花,属于黍属。高约1米,花头每一朵管状花都是橘黄色的。藏红花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属于单子叶植物科,具有球茎和略带紫色或略带紫色的花。虽然它们在活血通络方面的作用相似,但其补血作用却远不及藏红花。[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