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可以买到陈皮?

在新会走亲访友,收到的礼物中一定有陈皮或陈皮制品。

新会习俗,在冬季的至日上,要供奉几个大红橘子来祭神,祈求来年柑橘类水果丰收。在新会人眼里,柑橘大丰收就是丰收年!

1简直不可思议!橘子皮比橘子肉贵10多倍。

又到了新会柑成熟的季节。如果这个时候逛水果街,你会看到一个在别的地方看不到的情况:卖新会柑的摊位上会有三个价签:65438+每斤柑橘果0.5元,每斤柑橘肉0.6元,每斤鲜柑橘皮8元。初来乍到的陌生人总会瞪着对方:可能吗?橘子皮比橘子肉贵10多倍?太不可思议了!

新会陈皮有多贵?根据何卓坚先生的研究,解放前(抗战时期除外),新会陈皮在当地的价格比大米高出10-20倍。如果从新会运出,其价格将翻倍。比如抗战前,新会红皮的收购价是每担60-70银元(大米每担才3-6银元)。运到上海后,每担价格为140-150银。刘鹏先生也证实,1947五六月期间,香港新会陈皮价格从每担400港币涨到1000多港币,还创下了1600港币的天价,相当于110多担大米。解放后,桔皮价格纳入国家计划管理。一级橘皮的价格为每担1.20元,而大米的收购价仅为9.80元,仍是大米的1.2倍以上。

因为橘子皮可以换钱,所以人们把吃剩的零散橘子皮收集起来,捡在地上,晒干后卖掉。解放前,在柑橘类水果的收获季节,许多“剥桔子皮的人”到农村与农民交换油和糖杂货,以购买桔子皮。每斤陈皮可以换5-6斤糖,或者6斤生油,最高可以换15斤糖。“桔皮佬”把买回来的桔皮卖给惠城的陈皮商人,赚十块八块,但也得到了两顿饭。

新种柑橘的果皮已经有700多年了。

陈皮晒干后存放多年。

根据采摘季节不同,新会陈皮可分为猩红(透红、极红、苏红、二红、蹇宏)、青皮、枣水。红皮是冬天至日前后成熟的柑橘产生的皮,绿皮是中秋节到重阳。柑橘已经长大了,但皮还是青的,所以叫青皮,枣水是六七月份果实的皮。

新会陈皮一般都是果农自己晒干的。方法是将采摘下来的柑橘果实切成三瓣,去肉,开内皮,晒干,放在陶器里保存。橘子皮晒干后可以使用。存放多年后就是陈皮,价值是当年陈皮的十倍。

新会什么时候和谁把陈皮做成陈皮?还有待考证。1908出版的《新会地方志》记载:“橘大如橙,体扁,皮可入药,故称干橘”;“(陈皮)岭北人很重,北方霜雪覆盖,香味比平时好一倍。”林在《新会风光》中说:“相传唐代有‘陈皮’之名,新会已有七百余年历史。”

新会陈皮有多贵?听说民国时期惠城有一大家子,兄弟三人,其中一人在国外工作。兄弟长大了,分了也是自然的。两家人商量把祖屋卖了再分钱,于是让在国外的哥哥回来。外国兄弟回来后,到了祖屋,在角落里发现了一个坛子,里面装着陈年的橘子皮。他对弟弟说:“我要这个橘子皮,但是我不要这个房间!”“原来这坛陈皮到了国外至少值半个大房子。

还听说清朝末年,新来了一批人去南洋打工。按规矩,新人要当组长(老公),要等到新人来了才站着铺位。店里有规定,每周做一次汤。这一天,老板给了他一大叠钱买??做汤,他不知道买什么,就问即将离任的帮主。那人告诉他,买陈皮要一半钱,剩下的买汤。他说,做汤为什么要那么多皮?那人说:在新会,这么多钱够买一担,但在这里只能买到两瓣(果皮的三分之二)。他才知道,新会陈皮漂洋过海,身价百倍。

新会陈皮可入药,可调味。

新会陈皮可入药,用其配制的陈皮半夏汤、二陈汤等汤剂具有化痰、止咳、健胃的作用。目前,全国各地中药房使用的陈皮大多来自新会,药厂生产蛇胆陈皮液、川贝陈皮液所用的陈皮均在新会采购。清代大医叶配制的“二陈汤”,特别注明要用“广陈皮”,即新会陈皮。从天然桔皮中提取的橙皮苷具有降血压的作用。著名的降压药“脉通胶囊”含有橙皮苷。

陈皮还可以作为调料烹饪各种菜肴。用陈皮炒菜已经成为新人们乃至所有广东人的传统习惯。无论是蒸排骨、炸鱼、炒菜、煲汤还是糖水,大家都喜欢加一点陈皮调味。新会陈皮烹制的陈皮鸭已成为当地名菜。2005年,香港亚洲电视台播出的节目《味道浓在我的家乡》介绍新会陈皮宴,包括陈皮鸭等当地名菜,还特别介绍了陈皮红豆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