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子楚的午线是()

本初子午线,又称“第一子午线”或“零子午线”,即0°子午线,是地球上计算经度的起始子午线。本初子午线的提法和用法已经改变。

从本初子午线开始,分别向东和向西测量地理经度,从0度到180度。1884年在华盛顿召开的国际子午线会议,决定采用经过英国伦敦皇家格林威治天文台伊利天文仪的子午线作为测量时间和经度的标准参考子午线,称为本初子午线。1957后,格林威治天文台迁址,国际时局利用几个天文台定义了赤道上平均天文台的经度原点,这个原点是由这些天文台的经度值和时间测量数据计算出来的。从1968开始,经过国际习惯原点和一般观象台经度原点的子午线都被认为是本初子午线。

本初子午线是地球上的零度子午线。它是用于确定地球经度和全球时间的标准参考子午线。与纬度不同,它有一个天然的起点——赤道。

在19世纪之前,许多国家采用了穿过大西洋加那利群岛耶罗岛的子午线。该子午线相当于今天的经度17° 39′46″。19世纪上半叶,许多国家把通过其主要天文台的子午线作为本初子午线。这样世界上同时存在几个本初子午线,给后期航海和大地测量带来很多不便。因此,6月1884 65438+10月13日,在华盛顿召开的国际天文学家会议决定,以穿过英国伦敦东南格林威治的子午线为本初子午线,作为计算地理的起点和世界标准“时区”的起点。后来,这一天被定为国际标准时间日。经度值从本初子午线开始,分别在0-180或0-12小时向东和向西测量。本初子午线的东经是东经,西经是西经。全球经度测量以本初子午线与赤道的交点E为经度原点。1957后,格林威治天文台迁址,国际上使用了一批长期稳定性好的天文台来维护经度原点,用这些天文台的原始经度来计算各自的经度原点。然后通过这些经度原点的平均值和E点的差值来确定和维护作为全局经度原点的点。

1968年以常规国际原点(cio)作为地球极点的原点,经过常规国际原点和平均天文台经度原点的子午线称为“本初子午线”。各种新技术确定的地球坐标系经度零点尽量与本初子午线一致,但往往存在小于1”的零点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