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脂吃什么药?

高脂血症又称血脂异常,是指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等人体血脂指标的升高,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无论单独出现还是合并出现,都属于血脂异常的范畴。通常可以通过严格的生活干预和合理用药来干预和调节高脂血症的问题。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些可以用于调节血脂的常用药物。

首先,对于高脂血症的问题,是不是检测报告上血脂指标呈向上或向下的箭头,就一定要服药控制?但如果看血脂指标,并不能确认是否需要服药。还应整合血脂指标以外的其他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肾病、家族病史、吸烟、肥胖等。如果属于心血管疾病的高危或极高危,那么血脂调节的指标,比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调节的目标是不低于3.4 mmol/L,就是不超标这么简单。在这种情况下,通常需要降低该值。比如高危患者最好降到2.6以下,心血管疾病患者最好降到1.8以下。所以,如果有高血脂的问题,要不要吃药最好找医生评估确认。

下面介绍一下最常见的治疗高血脂的药物。

1.他汀类药物:迄今为止,他汀类药物仍是高脂血症调节的首选和基础药物,同时也是具有稳定斑块和预防心血管疾病作用的降血脂药物。他汀类药物通过抑制肝脏胆固醇合成,可以降低血脂,稳定斑块,减少心血管疾病。他汀类药物降脂作用明确,能有效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总胆固醇,对甘油三酯高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他汀类药物是临床上最常用的调节血脂药物,但其副作用也值得关注。他汀类药物可能会引起转氨酶升高、肌痛等不良反应。因此,在服药期间,应注意监测肝功能,出现肌痛时应及时检查肌酸激酶值。如果出现不耐受的不良反应,要及时停药。如果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可能会出现糖代谢异常,但血糖会升高。为了减少他汀类药物的副作用,在控制血脂的基础上,尽量选择低剂量的他汀类药物是一个好办法。

2.依泽替米贝:依泽替米贝是一种胆固醇吸收抑制剂,通过抑制胆固醇在肠道的吸收来降低血脂。依泽替米贝副作用较少,通常为短暂性头痛或消化道症状。对于服用大剂量他汀类药物不耐受,服用小剂量他汀类药物不达标的情况,选择小剂量他汀类药物与依泽替米贝联合用药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3.普罗布考:普罗布考是一种强抗氧化剂,通过渗入低密度脂蛋白核心影响脂蛋白代谢,从而达到降血脂的效果。其强大的抗氧化作用不仅能降低血脂,还能减缓动脉粥样硬化。可改善高胆固醇血症、家族性高脂血症和皮肤黄瘤患者。需要注意的是,普罗布考不仅能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还能降低好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常见的不良反应有胃肠道反应、头晕、头痛、皮疹、失眠、室性心律失常、QT间期延长和低钾血症。

4.胆酸螯合剂:鞘氨醇、考来烯胺等药物属于这一类。这类药物属于阴离子交换树脂,能阻断胆汁酸中胆固醇在肠道内的重吸收。常见的不良反应有胃肠道副作用、便秘等。同时需要注意的是,这种药物可能会影响某些药物的肠道吸收,异常?脂蛋白血症和甘油三酯高于4.5者禁用。

5.软化药物:软化药物通过激活相关的酶受体和脂蛋白酯酶,降低甘油三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贝特类药物主要用于调节高甘油三酯血症,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影响不大。贝特类药物还会导致转氨酶升高、肌肉疼痛等不良反应,因此,如果与他汀类药物联用,应更加重视药物的不良反应。早期服用Bet,晚期服用他汀类药物也有好处。

6.高纯度鱼油:高纯度n-3不饱和脂肪酸制剂还具有促进甘油三酯肠道排泄的作用,因此对于甘油三酯的调节也非常重要。但是对于鱼油制剂来说,其纯度非常重要。只有高纯度的鱼油才能有效降低甘油三酯。常见的不良反应是消化道症状,但也有少数病例出现转氨酶升高、肌肉疼痛等问题。长期使用高纯度鱼油也要注意出血风险的增加。

7.中医调脂药:脂必妥、血脂康都也是中医常用的调脂药。这些药物的主要有效成分是红曲,是天然洛伐他汀的来源。因此,这类药物调节血脂的机制与他汀类药物相似,但作用较弱,但副作用发生率也较低。

8.其他新型降脂药物:目前市场上逐渐出现一些具有降脂作用的新型药物制剂,但多为注射类药物,每周一次即可达到调节血脂的长效作用。如载脂蛋白B100的合成抑制剂米波美森,可使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25%左右,而PCSK9抑制剂则属于evolocumab、alirocumab等单克隆抗体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