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炭和加工姜有什么区别?

炒姜的制备方法是将净化后的河沙放入炒制容器中,用武火炒制,加入干姜片或片,不断翻动,炒至表面呈棕色,取出,过筛去沙,冷却;姜炭的加工方法是取干姜片,放入油炸容器中,用猛火加热,炸至表面发黑,内部焦黄,喷少许水,熄灭火花,略炒,取出晾干,筛去杂物。可见炮制姜和姜炭的加工方法是不同的。炮制姜和姜炭是干姜的不同加工品,在处方支付中一定不能混淆。这不仅是因为炮制姜和姜炭的加工方法不同,更重要的是经过不同的加工,炮制姜和姜炭的性味效果发生了变化。炮制后的生姜味苦、辛、温,能温中散寒、温经止血。其辛燥性弱于干姜,温里作用不如干姜迅速,但作用温和持久,优于温中止痛、止泻、温经止血。可用于虚寒腹痛、腹泻、出血。例如,附子理中丸(方菊)用于脾胃虚寒所致的腹痛、腹泻和霍乱,艾叶丸(盛辉方)用于脾胃虚寒所致的便血。姜炭味苦、涩、温,入脾、肝经。其辛味消失,长于止血温经。其温经作用弱于炮姜,收敛止血作用强于炮姜。可用于各种虚寒出血,较急,出血量大。如用乳生粉(丹溪)治血崩,或用干姜烧黑,为末,用大米治血痢(药食集方)。可见,临床使用炮制生姜具有较强的温中止痛、温经止血、温经通络的作用。而姜炭有很强的收敛性,有止血的倾向,但其温补作用远不及炮制姜,所以在临床处方中不能混淆炮制姜和姜炭。现代研究证明,姜炮制品中姜酚和6-姜酚的含量高于姜炭,因此其温中止痛作用比姜炭更显著。炮制姜和姜炭均可缩短小鼠出血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非常显著,且姜炭的作用强于炮制姜。如果用姜炭代替炮制后的生姜,由于姜炭有收敛止血的作用,没有温经通络的作用,所以患者服用后不能温经通络,反而会淤血,导致气血凝滞,适得其反。无论从国家标准、临床应用还是现代研究来看,都说明炮制姜和姜炭是干姜的不同炮制品,不能混用。希望饮片质量监督管理部门重视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