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地立体开发利用的经济模式有哪些?

林地立体开发利用的经济模式如下:

1.森林医学模式

我国的中药材大多生长在森林中,很多都具有耐荫的特性,有些只能在遮荫条件下生长。林药模式是在林间空地套种耐荫中草药。茂密而有间隔的森林为林下套种中草药提供了一个接近自然的空间,可以夏季遮阴,冬季保暖,也为阴性的中草药提供了一个湿润的环境。林下种植中草药,既能提高林地的利用价值,又能在田间抚育中草药的同时,改善林地土壤的理化性状,增强肥力,抚育林分,促进林木生长。同时,林下种植中草药可以缓解土地紧张和农林争地的矛盾,因此林药模式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发展林药模式应注意三个问题:一是选用的中药材必须适应当地的土壤和气候条件,选用耐瘠薄、耐旱、耐缺草、粗糙易生长的品种。第二,大部分中药材种植后3 ~ 5年内不宜补种。第三,开发当地现有的野生中药材资源,确保人工种植的中药材中有效成分含量达标;对于从外地引进的中药材新品种,一定要先试种,确认其产量和有效成分含量后,才能在类似生态地区推广。

适合在林下种植的药材,一般是喜欢潮湿阴凉的草本、藤本或灌木。幼林郁闭度在0.5以下时,适宜栽培的主要药用植物有黄芩、板蓝根、柴胡、桔梗、瓜蒌、芍药、白芍、知母、冬凌草、丹参、白花蛇舌草等。郁闭度在0.5以上时,适宜选择培育耐阴药用植物,主要有人参(东北林下栽培)、五味子、穿山龙、贝母、天麻、金银花、草珊瑚、日本按蚊、鸡血藤、两面针、横席、蒲公英等。

2.森林细菌模型

林菌模式就是充分利用林荫下空气湿度高、氧气充足、光照强度低、昼夜温差小的特点和食用菌喜阴喜湿的特点。这些食用菌的来源来自于森林,在森林下种植就是把真菌还给森林。而且林中的温度、湿度、光照等条件都非常适合食用菌的生长。食用菌排放的二氧化碳、升高的温度和种植产生的废料促进了森林的生长,实现了森林细菌的相互促进和植物链的良性循环。林下种植食用菌克服了夏季常规食用菌生产大棚温度高、调节困难的问题。林菌模型生产成本低,利用树荫大大降低了棚架成本。棚架一次可以用三年,可以轮种多种作物。投入成本相当于普通蘑菇大棚生产的10010左右,产出效益高于普通蘑菇大棚生产的20%。林下种植食用菌生产周期短,从菇棒投入收获一般不超过3个月,有些品种的生长周期甚至只有1.5个月,投资回收快,投资风险降低,因此林下种植食用菌也适合在全国大范围推广。

林下种植食用菌适合于林中造林密度高、光照弱的潮湿环境。目前可以人工栽培的食用菌有20多种。在郁闭度较高的针叶林、阔叶林或混交林中,可栽培种植黑木耳、鸡腿菇、香菇、平菇、茶树菇、平菇、双孢菇。南方郁闭度在0.8以上的竹林以竹荪为第一,其他食用菌如平菇、香菇、金针菇等也可栽培。

3.森林颗粒模型

林粮模式又称林油模式或林农间作,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林地立体开发模式,主要包括林粮单作、林菜间作、林油间作。林下一般种植小麦、玉米、小米、花生、土豆、红薯、豆类。林下植被可以为农作物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有利于提高林地收益,适合全国推广。

“杨+粮”是我国北方常见的林粮模式。比如杨树林下种植小麦、玉米、大豆、花生、棉花,北方的核桃、大枣、板栗林下也可以种植粮食作物。在我国南方常见的油茶林中,可以种植花生、大豆、魔芋等。果树也可以发展林粮模式,比如在石榴林下种植绿豆和豌豆。绿化苗木的苗圃地也适合幼龄时在林下种植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

4.森林茶模式

林茶复合经营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一种典型的间作模式。林茶间作可以提供适度的遮荫,调节茶园的光照、温度、水分和大气条件,增加空气湿度,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养分,改善茶园小气候环境,改善茶园的群落环境。林茶模式不仅有利于提高茶叶产量,降低茶叶粗纤维含量,使茶叶变得柔和清香,提高茶叶品质;还能提高土地和光能利用率,增加茶园生物多样性,还能抑制茶树病虫害的发生。林茶间作还能净化空气,有利于无公害茶、绿色食品茶、有机茶的生产。夏天,树木可以为茶树遮荫;冬季提高土壤温度,减少或防止茶树冻害;可拦截雨季径流,有利于蓄水保土;平日抑制杂草生长,减少养分流失。

林茶模式可以选择在茶树林下种植粮食作物和果树,或者在阔叶林和果林中种植茶树,以达到相辅相成的目的,如浙江、安徽的“茶叶+杨梅、银杏、油茶”模式和“核桃、李、阔叶林+茶叶”模式。

5.森林-水果模型

郁闭度小于0.5,林中树木行距较大时,可采用林果模式,如东北红松林下种植樱桃,杨树或经济林下种植西瓜,特别适合经济树木结果期前的林地利用。

6.森林和蔬菜模型

林菜模式是根据林中光照强度和蔬菜对光照的需求,在林下种植蔬菜,如大白菜、辣椒、萝卜、菠菜、油菜等。这也是经济效益高的模式之一。一般来说,在深秋,当落叶树开始落叶时,蔬菜幼苗被种植在林地中。此时,未脱落的树叶和树枝可以给菜苗遮荫、降温、保湿,提高菜苗的成活率。菜苗一成活,落叶就成了菜苗的有机肥。冬天,森林中的自然温度比空旷地高2 ~ 3℃。落叶树的枝叶可以保护它们免受霜冻、风吹和寒冷,使它们安全过冬。这种林菜间作的模式,使得林菜轮流生长,人和土地都不闲着。比如核桃和柿子树的林下种植油菜、辣椒、大白菜、哈密瓜等。

7.林草模型

林草模式是长期效益和短期效益的结合,林业上通常称之为林草混交、林草间作,即在林下种植草或香草。郁闭度在0.7以下的林地,每年选择种植紫花苜蓿、黑种草、酸模等耐荫饲草等不同种类的优质饲草,3次,可出售鲜、干饲草。例如香草植物(如洋甘菊、茴香、薰衣草、迷迭香、百里香、香水花、香草、蛋黄酱花等。)种植在北京的樱桃林下,苜蓿种植在内蒙古的葡萄和柠条林下。

8.森林花卉图案

西洋花可以种植在间距较大、郁闭度较低的林中,林中大部分以草本花卉为主,如宿根花卉。适合林下种植的花卉有百合、水仙、白头翁、金莲花、石竹、芍药、玉簪、三叶草等。林下种植多用途花卉经济效益显著,如北京杏林下种植玫瑰,可作为观赏花卉。同时,玫瑰精油在市场上很受欢迎,平均每亩纯收入可达4500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