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食欲差被误诊为胃病和肾衰竭。中医如何诊断肾病?中医治疗的特点
如果肾病发病三个月以上难以痊愈,患者尿液及相关血液指标异常,肾脏病理及影像学表现异常,或肾脏有效肾小球滤过率低于60%,则可统称为“慢性肾病”。引起慢性肾脏疾病的疾病包括各种原发性和继发性肾小球肾炎、肾小管损伤和肾血管疾病。
在CKD3之前,慢性肾脏病患者可能没有症状,或者只有乏力、腰酸、夜尿等轻度不适。少数患者可出现厌食、代谢性酸中毒和轻度贫血。因此很容易被忽视或误诊为肠胃病和营养不良。但是在CKD3之后,各种症状更加明显。
如果此时没有有效的干预,进入肾功能衰竭阶段后会加重,有时可出现高血压、心力衰竭、严重高钾血症、酸碱平衡紊乱、消化道症状、贫血、矿物质骨代谢异常、甲亢和中枢神经系统紊乱,甚至危及生命。
专家表示,很多肾病患者没有及时发现,或者被误诊为其他疾病,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最后,尿毒症不得不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有些疾病因为多种因素无法在第一时间确诊。其实只要提前做好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大部分是可以恢复的。但是大部分人都会当真,导致大病。
男性肾病误诊为胃炎,导致肾功能衰竭。
病例:患者xxx,男,45岁,三年前,因为没有食欲,疲倦乏力。他以为是因为消化道问题。他先去住处附近的诊所看了医生,检查了肝功能,没有发现问题。胃镜检查发现轻度胃炎,就直接买了胃药吃了一段时间。他不仅没有食欲,消化问题也越来越严重,恶心呕吐。
去医院消化科复诊了。医生知道了病人的情况,他觉得听诊有问题。他迅速检查了肝肾功能和肿瘤标志物。结果尿潜血(++)、尿蛋白(++)、血肌酐468umol/L,诊断为慢性肾脏病3期,肾功能衰竭。因为病人病得很重,他立即被送进了医院。经过多学科专家会诊和一个多月的规范治疗,患者病情稳定,出院后继续遵医嘱服药,并定期复查,控制饮食,纠正不良生活习惯。特别是坚持中医调理,门诊随访3年没有复发。
医生表示,大部分肾病患者发病隐匿,不易发现,部分患者早期症状不典型,患者和医生很容易忽视。一旦病情恶化,病人就会去看医生。此时,科学的检查和清晰的判断是治疗疾病的关键。该患者早期肾病症状不典型,因缺乏检查和诊断偏差而加重。
中医如何早期发现肾脏疾病,明确诊断?
专家表示,及时检查和治疗疾病症状非常必要。有些患者觉得没必要检查这么多项目。其实医生为了明确诊断疾病,排除可能的隐患,减少误诊的发生率,不得不这么做。因为早发现早治疗才能彻底治愈疾病。
没有西医检查,西医无法诊断疾病。在没有西医检查的情况下,中医仍然可以根据患者身体的异常现象来诊断和治疗疾病。通过身体的四个细节诊断肾脏疾病:
1,反复疲劳,乏力,恶心,呕吐。肾脏是一个过滤系统,从人体代谢废物中排出毒素,留下营养物质。但肾病发生时,肾脏系统会发生紊乱,导致有害物质无法及时排出,从而在体内蓄积,引起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蛋白质也会排出,导致疲劳,免疫功能低下。
2、早上起床,眼睛和下肢浮肿。水肿要排除肥胖和晚上睡觉前喝水过多的人。肾病发生时,过滤器的功能系统紊乱,蛋白质会全部排出。如果大量丢失蛋白质,会造成血浆的交替渗透压降低,血管中的液体在间质中积聚,造成水肿。
3、持续性泡沫尿。尿后有泡沫,静置一段时间后泡沫不消失。警惕肾病的发生。肾脏的过滤系统不会清除一些大分子,如红细胞、蛋白质和葡萄糖。如果过滤系统受损,这些大分子也会漏出,导致尿张力增加。尿有泡沫也可能是糖尿病。在做尿常规检查时,如果医生发现尿液中有蛋白质、红细胞、葡萄糖,指标超标,就有可能发生肾脏疾病。
4、血尿。肾脏过滤系统被破坏后,红细胞排入尿液,造成隐匿性血尿或肉眼血尿。泌尿系统感染、肿瘤和结石也会引起血尿。所以需要进一步检查,排除可能的疾病。
中医如何治疗慢性肾病?
慢性肾脏病的治疗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因为慢性肾脏病如果治疗效果不好,最终患者会逐渐肾功能不良,进入慢性肾功能衰竭和尿毒症阶段。西医整体治疗的原则是尽可能延缓慢性肾病的程度和时间,避免患者最终进入尿毒症期。
中医治疗慢性肾脏病是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上中药汤剂。治疗时间长,必须坚持服用中药改善慢性肾脏病的部分指标。通过慢性肾脏病指标的改善,来调整中医。主要是按照辨证论治的原则,根据不同患者的情况,要加中药。比如一些早期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肌酐可能是200-300μmoI/L,通过服用中药逐渐降到100以上。但是这个时候不应该停用中药,坚持服用中药,慢慢巩固,时间长了更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