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前挂艾叶是什么意思?

端午前挂艾叶,寓意能保家人平安健康,大吉大利,一年顺利。

挂艾叶也是为了辟邪防蚊。端午节,插艾草、菖蒲是重要习俗之一,有驱虫之意,还能起到祛瘟辟邪、招福进门的作用。

“艾”又名艾叶、艾蒿,其茎叶中所含的挥发性芳香油会产生奇特的香味。《荆楚岁时物语》:“哀哀思人,悬于门上,用毒气。”这是因为艾蒿是一种重要的药用植物,还可以用来治病、艾灸穴位、驱虫。

每到端午节,人们都会在家里挂艾草驱邪祈福。《荆楚时代的故事》:“哀哀是人,挂在门上毒气。”这是因为艾蒿是一种重要的药用植物,还可以用来治病、艾灸穴位、驱虫。五月的艾叶含艾叶油最多(此时正处于温生长旺盛期),所以效果最好,人们争相采摘艾叶。家里经常挂几株艾草。由于它特殊的香味,人们用它来驱邪防蚊。

端午节习俗

端午节是集祭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饮食为一体的民间节日。习俗主要有划龙舟、端午、采药、挂艾草、中午喝水、洗草药水、祭神祭祖、泡龙舟水、吃龙舟饭、吃粽子、放纸龙、放纸鸢、扎五颜六色的丝线、戴香囊等。作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它不仅清晰地记录了我们祖先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和文化内容,也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端午节源于对天象的崇拜,由古代的龙舟节演变而来。仲夏端午,黑龙七夜升至正南正中,正如易经所说“飞龙在天”。古人在“飞龙上天”的吉日祭拜龙祖,举行一些喜庆的活动,尤其是与龙有关的活动,比如赛龙舟,或者借此吉日做一些祈求好运、辟邪的活动。端午节是一个“龙的节日”,龙和龙舟文化贯穿了端午节的历史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