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建设第一阶段农村中医药工作总结。

xx-位于陕西省宝鸡市东北部,属于渭北旱塬丘陵沟壑区。全县总人口8.87万人,布局面积1.74平方公里,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县共有卫生机构135个,其中中医机构18个,村卫生室98个。各级专业技术人员296人,其中中医药人员71人,高级职称中医药人员5人,中级职称24人。2003年9月,在各级政府和上级卫生主管部门的关心和重视下,我县被确定为陕西省中医药工作标准化农村县建设单位,为加快我县经济、卫生等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注入了巨大活力。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统筹安排,精心组织,确保了项目的顺利实施。现将第一阶段工作简要总结并报告如下:

一是宣传动员,提高认识,完善组织。

接到陕中医药(2003)24号《关于确定陕西省第一批农村中医药县建设单位的通知》后,县委、县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及时召开动员会,对创建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要求各乡镇、各部门充分认识创建农村中医药标准化工作的现实意义, 并以此为动力,合力攻关,抓好项目建设,夯实中医医疗机构基础。 同时成立了农村中医药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县长任组长,卫生、财政、发展规划、建设、审计、劳动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卫生局,办公室主任由卫生局副局长兼任,负责处理日常事务。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建设标准及考评细则》,对全县中医医疗机构现状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调研论证,经过反复审议,制定出台了《麟游县创建农村中医工作标准县实施方案》,经县委常委会通过,下发到各相关部门,逐步夯实责任,明确任务,为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通过项目驱动战略,全面完成目标任务。

(一)全县中医药事业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

1,充分发挥县级中医医院在农村中医事业中的龙头作用,促进县域中医事业发展。县级中医医院是农村中医药工作的领导者,是项目顺利实施的主力军。我县中医院自20世纪80年代初成立以来,依托自身中医特色,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在业务上发展迅速,充分体现了中医药在疾病防治中的重要作用。住院人数与日俱增,原有416m2的住院部远远不能满足正常的业务需求。为改变中医院面临的困境,该县中医院住院楼建设项目被列为中医工作达标的农村地区县政府领导保证的重点建设项目之一。该项目的投入使用,将极大地改善中医医院住院条件差、基础设施落后的现状,让群众看到我县中医药发展的希望。县中医院领导班子紧密团结,励精图治,与县卫生局领导一起跑市里,积极争取资金,办理住院楼项目立项。筹备工作中,他们经常废寝忘食,特别是面对资金缺乏和医院空间狭小的双重困难,县卫生局主要领导亲自协调,多次向县里汇报,县政府分管领导协调解决了中医院的用地问题。在办理其他手续时,县发展计划局、建设局等部门也一路绿灯,使设计为三层砖混结构、面积1947㎡、总造价117.3万元的住院楼工程于今年3月顺利开工,主体工程已通过验收。项目建设过程中,局领导和院领导积极到省市多方筹措资金,先后争取省市专项资金41万元,医院筹措30万元,职工筹措50万元,保证了项目的顺利实施。预计9月份建成投入使用。住院楼投入使用后,床位由40张增加到100张,将规范临床科室设置,为全县人民防病治病提供良好的休息环境。今年3月,医院投资654.38+0.05万元购买了血红蛋白计数器和中药煎药机,为患者提供了全方位的医疗服务。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内涵。一是根据山区群众患病特点,在业务建设上确定了“以人为本,突出特色,院有专科,以专科引领医院”的发展思路,业务发展重点一直放在专科病种建设上。县中医院在全县享有一定的声誉。近年来,其业务发展迅速,起到了引领作用。医院还实行了人、财、物优先的方针。去年7月,本科室学科带头人被派往天津市中医院学习半年。用醒脑开窍法治疗中风及其后遗症,用刺血疗法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面瘫,用中药熏蒸治疗各种骨关节疾病。临床效果显著,既缩短了病程,又减轻了患者负担。得到了广大群众的信任和好评,患者数量大大增加。只有八张治疗床的门诊病人每天高达60人。医院还为该科添置了腰椎牵引床、颈椎牵引床等十余台理疗设备,为其发展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基础。今年5月,县中医院增设了中医科皮肤科。目前正在逐步配置设备,加强业务实力,以发挥优势,吸引患者。有望在明年年底发展到专家规模。二是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不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县卫生局专门制定了《卫生技术人员三年培训计划》,要求三年内全县中青年中医全部到县级以上医院轮训。2003年6月5438日至10月,县卫生局聘请陕西中医学院教授和我县名老中医,举办了为期三个月的在职中医培训提升班。他们通过门诊、查房、病案讨论、知识讲座等方式,对全县县、乡、社32名中医进行了培训。通过培训,学员应用中医药基础知识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比如崔木中心医院、圪头寺中心医院、长丰中心医院等几位年轻医生,在各自岗位上迅速打开局面,成为我院的业务骨干,并被提拔到乡镇卫生院的管理岗位,从而带动了一大批中医药人才脱颖而出,为全县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思路。县中医院坚持按计划选派德才兼备有前途的人员到省市医院进修。去年有两人被送到天津、湖南等大医院进修,两人被送到省市医院进修。同时,县中医院还制定了《人才培训管理办法》,鼓励员工参加各种形式的学历教育。在激励政策上:外出深造者工资全额发放,并给予一定的生活补助;在职学习,学费按学历报销。目前,90%的青工参加了函授、电大、自考等在职学习,浓厚的学习氛围在全县中医药人员中悄然形成。2003年9月,县医院中医科两名年轻中医分别考入陕西中医学院和成都中医药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根据卫生局的安排,两所县级医院有计划地为基层医院培训各类中医专业技术人员,组织名老中医下乡义诊,提供专业指导,提高基层医院中医诊疗技术水平。从去年8月到今年6月,* * *为22名基层中医授课,下乡义诊和业务指导16次,使基层中医业务技能有了很大进步。

3.完善工作制度加强医院管理。为了加强内部管理,我们制定了中医工作考核细则,细化了专业工作,下达了任务指标,成立了二、三级考核领导小组,随时对医院的中医工作进行考核。该方法的实施充分调动了员工的工作自觉性和积极性,使各项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今年上半年,全县中医门诊5.9万人次,其中急诊436人次,住院673人次。医院床位利用率90%,抢救成功率1,000%,门诊和住院治疗率分别达到80%和75%。

4、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意见》精神,不断加强农村卫生工作。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654.38+0.5万元为桑树园卫生院建设门诊部,争取30万元对长丰、河西、九方卫生院进行维修改造,修复卫生院部分危房,654.38+0.2套设备价值46万元。二是进一步深化乡镇卫生院改革。按照“保机构、保功能、放开管理和医疗体制、加强预防保健”的原则和思路,积极推进国有民营、租赁承包等多种形式的改革,盘活卫生资源,增强发展活力。今年,两社卫生院将由县中医院托管,程明窑、乐园两家效益不好的医院由院长承包,逐步加快卫生院发展。三是加强全县乡镇卫生院中医药建设。针对全县中医人员分布不均,部分乡镇卫生院中医科瘫痪的情况,合理调整全县中医护理专业人员布局和结构,使全县16个乡镇卫生院全部设立了符合条件的中医科,9个乡镇卫生院建有中医针灸理疗室。通过调整,乡镇卫生院功能得到完善,人员结构得到优化,中医药在广大农村发挥了独特优势。

5、认真贯彻《乡村医生管理条例》,坚持一村一名,进一步规范村级卫生机构的执业行为。一是结合医疗机构换发新的行医执照,对全县98个村卫生室的乡村医务人员进行统一培训考核,使其熟悉卫生法律法规,更新中西医防病知识。二是通过强化人员资格准入,84.25%的乡村医生达到中专以上水平。三是按照保食发(2003)24号文件精神,鼓励和支持村卫生室中医药人员参与中药材种植,积极利用当地中药材资源,用自种、自采、自用的中药材为群众治病。据统计,全国有21乡村医生种植中药材183亩。四是加强村卫生室管理,规范规章制度,规范处方、门诊日志、药品管理、传染病报告等相关医疗文书,显著提高服务质量,确保医疗安全。

(2)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中药材生产。

1,把发展中药材生产作为我县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发展战略之一。党的十四届四次全委会和十四届二次人大以来,中药材种植被确定为全县农民增收的重点项目之一。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订单生产模式,引导群众发展适宜的柴胡、黄芩、板蓝根等中药材。严格按照gap标准,大力推进标准化种植,提高药材生产质量。今年,长风乡苏家村、桑树塬乡丰源村、土桥村等两百亩黄芩示范点,在全县中药材种植规模化方面起到了示范和带动作用。据统计,目前全县10个乡镇,百亩以上示范园20个,种植中药材的农户2960户,面积12800亩。

2.县药检所在充分发挥药品监督管理职能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创建农村中医药标准县活动。一是成立了中药现代技术咨询服务部,为全县农民种植中药材、引进良种提供技术指导。二是通过吸引外资,建成了投资10万元的仁寿中药材加工基地。预计9月底投产,年加工产量10万吨,将实现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

三、存在的问题:

1,县中医院住院楼项目资金缺口较大。住院楼建成后,内部办公设施配置费用预计为50万元,职工集资50万元。* * *资金缺口654.38+0万元,目前无法落实。因为我县县域经济很差,县财政无力解决,所以请省市给予支持。

2.中医药人员的继续学习和继续教育不能适应新的形势。虽然近年来,省里对农村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进修给予支持,补助一定的进修学费,但乡镇卫生院实行人员效益工资,学员工资难以落实,中医药人才梯队难以建设。

3.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基础设施较差,难以适应当前医疗市场和人民群众的医疗要求。

四是强化措施,完善方案,争取尽快达标。

根据《实施方案》,我县中医药标准县建设工作现已进入第二阶段。为了如期达标,我们将在以下两个阶段继续努力:

2004年7月至2004年6月,65438+2004年2月

1,全力以赴做好中医院住院楼。确保投入是创建工作的关键,因此县卫生局将继续争取上级,积极落实市县配套资金,协调解决中医院住院楼建设资金缺口,确保9月份按时完工。

2、继续抓好中医药人才的培养。要认真贯彻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大力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全面提高中医药队伍的整体素质。一是根据我县中医药发展实际,选定课题,举办中医药专题讲座,组织名老中医通过多种方式培训临床经验和知识,充分发挥“传、帮、带”的作用。二是根据各自业务发展需要,每年有计划地选派中医人员到上级中医医院进修,并鼓励在职学历教育。第三,要逐步培养一批责任心强、事业心强的优秀中医药管理者。

3、继续做好中医专病建设和中医机构内涵建设。一、县中医院要加强中医皮肤科的宣传,提高其专业水平,使其按期达到专科规模。二是加强县内中医机构急诊科建设,特别是县中医院要积极争取项目,加强中医急诊服务能力。第三,县中医院要派护理人员参加整体护理培训班。住院楼交付后,护理部将尽快开展整体护理工作。

4、加强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规范化管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就医环境,为群众提供方便、安全的就医环境。

按照验收标准,完善内部资料,查漏补缺,由县农村中医药工作领导小组先行模拟验收。在改进完善的同时,请各省市验收。

该项目的建立是我县今明两年卫生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一如既往,振奋精神,努力工作,攻坚克难,圆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为我县中医药事业的全面快速发展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