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到了,你家乡有什么特色的饮食习俗?

夏至(Summer Solstice)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日期在每年公历6月20日-22日之间。夏至在中国古代也是重要的传统节日(节气),在清代以前的夏至日,全国放假一天,而宋代百官还会在夏至时放假三天,辽代则是“夏至日谓之‘朝节’。

我家乡是西北地区的西安,在我的家乡每到夏至当天就有吃粽子习俗,下面是具体习俗情况:

西北地区会在夏至当天吃粽子,并且会取菊用灰来防止小麦受虫害。夏至到来,阳气一天天萎缩,阴气一天天生长,这个时候要送走旧的阳气,粽子里的糯米、红枣,从中医角度来看是象征阳的东西,人们把它们包起来吃下去,就是和阳的季节告别的意思。“吃粽子,最早是一种仪式性的吃。”? 

粽子造型独特,像个“牛角包”,属于中国传统食物造型的另类,不过却大有来头。粽子的前身叫“角黍”,它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周朝。西周时期,中国进入礼乐文明,各种祭祀活动得以等级化。当时,祭祀的最早等级叫“太牢”,主要用于祭祀土神和谷神、企盼农业丰收,所使用的祭祀品是牛、羊、豕三种牲畜。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人们就开始食粽。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叫“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黍”。其原料主要是黍米。而且,一开始人们食粽就不限于端午,而是端午和夏至并重,晋周处的《风土记》就说“俗,重端午与夏至同。”梁《荆楚岁时记》也说夏至这一天吃粽子。

即使后来粽子成了端午节的流行食品,有些地方也仍保留了夏至吃粽子的传统。 

接下来跟我看看其他地区,夏至节气饮食习俗情况吧:

1、?山东夏至节气饮食习俗:凉面   

山东各地在夏至的这一天里是要吃凉面条的,也就是过水面,用麦秸编一个精致的小笊篱,在汤水中一次一次的往嘴里捞面吃,对于小孩子来说已经不只是吃饭了,更是一种游戏,充满了乐趣。? 

清代时“夏至伏面”已发展成为各种花色冷面。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载“夏至,大祀方泽,乃国之大典。是日家家俱食冷淘面,即俗说过水面是也……冷淘面爽口适宜,天下无比。”?

夏至面也叫做“入伏面”,下锅的面条或面叶多是手擀面,一般是用刚刚收下来的新麦子面擀成的。这样的面条或面叶粮食味香浓,吃起来口感好,易消化。夏至凉面的做法和吃法都很讲究,不但要用凉开水或山泉水把煮熟的面条或面叶“拔凉”,还要搭配多种小菜、调料。? 

2、?北京夏至节气饮食习俗:夏至面   

“冬至饺子夏至面。”这句俗话说的是老北京另一民俗。因为地处黄河流域的北方地区,主要农作物是麦子,在新麦收获之时,人们用新面制作喜面是喜庆丰收的最好方式。吃面条不但营养丰富能满足人们的口腹需求,而且吃着巧手制出的众多样式的面条,还能给生活带来多样的乐趣。   

在酷热的夏天吃热面,除了爱好,据说还有“避恶”之意,古人认为农历五月是恶月,有吃热面是为驱除邪恶之说,即用多出汗方法以祛除人体内滞留的潮气和暑气。有些人夏天时爱吃凉面祛暑。夏至食面,主要是因为夏至新麦已经登场,所以夏至食面也有“尝新”的意思。闷热潮湿的天气往往食欲缺乏,如果此时来碗面条,再配上点爽口的小菜,不仅能唤起人们的食欲,而且会让人享受到更多的清凉,起到解暑的作用。?

3、?岭南夏至节气饮食习俗:狗肉  ? 

狗肉在民间来说一直都是滋补的佳品,而岭南地区更有夏至吃狗肉的习惯,“吃了夏至狗,西风绕场走”,也就是说夏至这一天吃了狗肉的话,身体就会强壮到足以抵抗西风恶雨的入侵了,身体更加的健康。? 

从医学的角度来说,狗肉是一种燥热的食物,夏至吃狗肉要根据各人身体体质来决定是否能吃,民间说法有些不太科学。另外,据说因为当地大量屠狗,一些狗目睹同类死亡,承受很大的恐惧跟心理折磨,当地的狂犬病爆发率高与此不无关系。小编提醒,狗是人类最忠诚的朋友,吃狗肉行为不应该推崇。?

4、?浙江绍兴夏至节气饮食习俗:圆糊醮?    

以前的时代里人不分贫富都在夏至日的时候祭其祖,俗称“做夏至”,祭祀祖宗除了要一些常规的贡品之外,还会特别加上一盘的薄丝饼。夏收完毕,新麦上市,所以有日吃面尝新的习俗,也有人用麦粉调糊糊,摊成薄饼烤熟食用。? 

“夏至吃了圆糊醮,踩得石头咕咕叫”,以前很多的农户会将做好的醮坨用竹签穿好,插在水田的缺口流水的地方,并且燃烧香以此祭祀,祈求可以丰收。因此浙江绍兴依然有夏至吃圆糊醮的习惯。?

5、?江苏无锡夏至节气饮食习俗:馄炖  

江苏无锡的人在夏至这一天,早餐会吃麦粥,然后午餐吃馄炖,有“混沌和合”的意思。民间还有吃了馄炖之后为孩子量体重,希望孩子体重增加,身体健康的习俗。馄饨,古人称其形“有如鸡卵,颇似天地浑沌之象”,而“馄饨”又与“浑沌”谐音。盘古开天,浑沌初分,吃 了馄饨可得聪明。笔者幼时听祖母说:“夏至吃馄饨,热天不疰夏。”夏至吃馄饨则又包含一种祈求平安度夏的良好愿望。? 

史载,宋代宫廷中,每适夏至,御厨们就包出一种夏至馄饨,供帝 后妃嫔食用。其实,宋代宫廷不光是夏至这个节令吃馄饨,一年之中其余二十三个节气亦均吃馄饨,故宋代宫廷便有一道“二十四节气馄饨”的着名面点,南宋高宗尤嗜食馄饨。? 

包馄饨的手法也各有不同,包出来的馄饨样子也不同,有的像元宝,有的像官帽,这和吃馄饨的本意:团团圆圆,幸福美满的涵义是一致的,表达了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其实不管吃什么,大家的初衷都是一样的,都是为了迎接夏至的到来,庆祝新一天的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