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岁多发性小肝癌患者术后用中药治疗有效吗?

中医药治疗肝癌的优势:

1,严谨的医学理念:辩证论证,对症下药,因人而异的治疗,让每一个肝癌患者都能得到适合自己的正确治疗,避免一药通用的现象,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处方;

2、调理机体机制:扶正祛邪,益气养血,使患者经过调节后恢复机体机制的平衡,同时可改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下降,保护骨髓造血功能;

3.中医治疗肝癌有什么优势?肝癌晚期患者常出现发热、恶心、呕吐、头重身轻、腹胀、食欲不振等不良反应。中药可以清热燥湿,健脾理气,缓解症状,减少这些不良反应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

中医病因病理学

中医认为肝属木,脾属土,分在两方之下。肝为将军之官,负责疏泄和贮藏血液。肝癌因七情内伤、饮食劳倦、或邪毒入侵,导致脏腑气血不足、脾虚、气滞、血瘀、湿热、痰毒等。肝细胞癌位于肝脏,其发病机制与脾密切相关,随着病程的进展,脾会影响胆、胃、肾的功能。

西医病因学和病理学

我国80%以上的肝癌病因与乙肝、丙肝病毒感染有关。黄曲霉毒素、亚硝胺、食物和水污染、寄生虫病、肝硬化等。,以及饮酒、吸烟、遗传因素和营养不良也与肝癌的发病有关。

肝癌大体病理分类:块状型、结节型、弥漫型。按组织学分类:肝细胞癌、胆管癌和混合型肝癌。按临床分类:单纯型、硬化型、炎症型。

临床表现

肝癌早期无明显临床症状和体征约1.5年。近年来,通过甲胎蛋白筛查可以发现无症状的早期肝癌。肝癌中晚期出现肝区疼痛、上腹部包块、腹胀、腹泻、恶心、厌油、呕吐、食欲不振、体重减轻、消瘦乏力、发热、黄疸,甚至恶病质和出血倾向。肝癌晚期的体征有肝肿大、脾肿大、黄疸、腹水、肢体肿胀、肝血管杂音和肝硬化体征,有的还伴有肝掌、蜘蛛痣、腹部静脉曲张等。

根据肝癌各期的病因、病理特点和临床表现,对阴阳两虚、邪气升降的主次疾病进行辨证论治。初期多有脾虚肝郁之兆,宜益气健脾,调畅气机;中期气滞血瘀、痰湿常见,宜调气血、化痰消瘀。

中医辨证论治

1,肝郁脾虚

证候表现为胁肋胀痛,胸闷不安,不思饮食,或腹泻,或胁肋胀大,舌淡红,苔白而微腻,脉细。

疏肝解郁,健脾益气。

2.气滞血瘀

该证表现为右胁下或上腹部肿大,疼痛拒按,肩背部疼痛,尤其是夜间,腹胀、乏力、食欲不振、便溏,舌质紫暗,有瘀斑、瘀点或瘀血,脉弦不畅。

治疗方法: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消肿散结。

3.湿热蕴结

证候表现为体黄目赤,或潮热,或高热,口干口苦,心烦易怒,胸胁胀满,右胁胀痛,大便溏黄,舌质紫暗,苔黄腻,脉滑或弦。

治湿热,疏肝利胆。

4.湿滞血瘀

该证表现为肋下巨肿,质地坚硬,腹痛腹胀,按之如包水袋,面色黄或暗沉,小便短赤,舌暗或有瘀斑,苔白腻,脉沉湿。

治湿热,解毒化瘀。

5、肝肾阴虚

症见胁痛,发热,心悸,失眠,头晕,纳差,腹大如鼓,青筋外露,甚至呕血,大便发黑,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疗方法:滋阴散结,凉血解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