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顽固性便秘怎么办?
问题描述:
本人21岁,有慢性便秘,比较顽固。我经常一周排便1-2次,要吃比别人多一倍的番泻叶才能排便。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治疗?谢谢你.....
分析:
1.一般治疗:包括饮食,运动,改变不良习惯。对于没有器质性疾病的普通人,首选食疗,即在饮食中加入麸皮、水果、蔬菜等纤维类食物;运动对普通人的排便很有帮助。长期卧床的患者,往往会便秘,引起便秘。对于一些便秘患者来说,纠正生活中的紧张情绪,放慢工作节奏,纠正长期忍气吞声等不良习惯也是非常重要的。
2.药物治疗:尽管有以上方法,很多便秘患者还是需要泻药来辅助排便。一般便秘偶尔使用泻药不会造成不良后果,但长期使用泻药可能会产生依赖性。泻药一般分为* *泻药(如大黄、番泻叶、酚酞、蓖麻油)、盐性泻药(如硫酸镁)、渗透性泻药(如甘露醇)、膨胀性泻药(如麸皮、魔芋粉、琼脂制成的肠道填充物)和润滑性泻药(如石蜡油)。
根据便秘的严重程度选择泻药非常重要。充气泻药适用于慢性便秘,必要时才选择* * *泻药,切勿长期服用;对于急性便秘,可以选择盐泻药、* *泻药、润滑泻药,但时间不要超过1周;对于长期慢性便秘,特别是引起粪便嵌塞者,可采用* * *的方法。* *液体可分为盐水和肥皂水,盐水比肥皂水* *少。
西沙必利是一种治疗结肠便秘的新型促动力药。其作用机制主要是促进肌间神经丛释放乙酰胆碱,从而加强肠道的运动,促进小肠和大肠的运行。口服后吸收迅速彻底,在1 ~ 2小时内达到血药浓度峰值,半衰期为10小时。可作为治疗结肠性便秘的理想药物。但对于重度便秘患者,可能需要2 ~ 3个月才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3.粪便嵌塞的治疗:通常采用* * *、口服泻药、泻药注射等方法,往往无效。可以用手挤压肛周,女性可以用手指按压后壁,帮助排便。临床上常用的方法是将食指(戴手套)插入* * *,将干燥的粪块分成小块,挖出来或加入* * *排出。如果无效,应在局部麻醉下挖出粪块。
4.水疗法:这是一种治疗顽固性便秘的有效新疗法。通过仪器将灭菌净化后的盐水持续注入* * *,经过反复冲洗,将大肠内堆积的粪便排出,从而清除肠道内的毒素、细菌和寄生虫,恢复肠道正常的吸收和排泄功能。不同于口服泻药和普通洗肠,此疗法无痛彻底,适用于各种便秘,具有排毒养颜的功效。一般每1 ~ 3月1次,每次45分钟。
5.生物反馈疗法:生物反馈疗法是一种能使患者直观感知排便时盆底肌肉的功能状态,了解排便时如何放松盆底肌肉,增加腹内压以实现排便的疗法。在治疗前,需要向患者解释盆底的解剖和生理,并说明这种治疗的方法和步骤,使其配合治疗。掌握如何根据压力变化调整排便动作,学习如何放松盆底肌肉,需要反复训练,建立条件反射。
6.手术治疗:如果便秘保守治疗一段时间后仍无效,可采用一些检查方法,看看是否有器质性病变。即是否有需要手术治疗的外科疾病。慢传输型便秘的手术条件:①结肠无力;②无出口梗阻;③肠易激综合征除外。可以进行部分或次全结肠切除术。出口梗阻型便秘:这种疾病可以通过排粪造影来诊断。包括:①直肠前突:通过修复直肠后壁或前壁来解决;②直肠内脱垂:常采用直肠黏膜结扎术缩短长度,或注射硬化剂、手术结扎等综合治疗;③骨盆痉挛综合征(又称盆底失弛缓综合征):可采用切除部分耻骨直肠肌的手术方法,但疗效不确定。
3、中医治疗:中医治疗便秘是以辨证论治为原则的。其治法为清热、清肠或行气导滞;虚可益气养血,生津润燥,或温开合合。
(1).如果出现大便干燥、排便困难、排便间隔时间延长、口臭、口苦、易怒、腹胀、厌食、小便短赤等,则属于热秘。治疗应该是清热通腑,或者清热润肠。清热通腑的调胃承气汤(大黄、芒硝、甘草);火麻仁丸(大黄、枳实、厚朴、火麻仁、杏仁、白芍、蜂蜜)清热润肠。大便干燥、肛裂出血可加地榆、槐花;如感腹胀,可加大肚皮、角思仙;若目赤、口苦、脉滑,可与盖依丸或当归芦荟丸同用。
(2)有大便干燥或没有大便干燥,想有就没有,排出不畅。每次心情不好,便秘加重,伴有胸胁胀满,腹痛属于气的秘密。宜顺气而动气。处方为刘墨汤(知止、木香、乌药、沉香、槟榔、大黄)。栀子、瓜蒌、桃仁、杏仁、赤芍等。
(3)年老体弱者,或久病者,虽有排便感,但用厕无力,排便困难,大便质不燥。排便后出汗、气短者,属于气虚便秘。治疗要健脾益气。处方为黄芪汤(黄芪、甘草、陈皮、火麻仁、白蜜)。升麻、柴胡等。可加上如果气虚下陷,* * *被迫下坠,反复想上厕所,又坐不住。
(4)如果产后或手术后大便干燥如球,虽排便正常,但排便不畅,并伴有头晕、心悸、面色苍白,则为血虚型便秘。宜养血润燥。方药润肠丸(当归、生地、桃仁、火麻仁、枳壳)。腰酸无力者,色少者可加首乌、肉苁蓉。
(5)大便难排,大便干燥或不干燥,感到四肢冰凉,腹部冷气袭痛或腰酸背痛者,属阳虚寒秘。温经开秘治病。配方为济川汤(当归、肉丛蓉、牛膝、升麻、枳壳、泽泻),还可加入何首乌、核桃肉和肉桂。如果阴寒,可以吃半硫丸。
除上述复方外,单味验方也常取得较好疗效,如番泻叶、决明子、白术、莱菔子等。
4、西药治疗:西药治疗便秘具有服用方便的特点。根据宣泄的机制,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 * *泻药。这类泻药及其代谢产物直接作用于肠壁,加强肠道蠕动,促进粪便排泄。如向导、蓖麻油、大黄等。这种泻药是便秘患者最常服用的药。如果长期使用,会造成降低肠道压力的副作用,所以不适合常用。
第二类是稀释性泻药,也称容量性泻药。这种泻药可以阻止肠道吸收水分,增加肠道内容量。同时,它们口服后难以被吸收,可在肠道内形成高渗透压,增加水分含量和食糜容量。因为容量大,肠道扩张,机械* *肠道,导致肠道蠕动增加,排便。这类泻药包括硫酸镁和硫酸钠(芒硝)。
第三类是润滑泻药。如液体石蜡、食用油等。这种泻药可以润滑肠壁,软化大便,使大便容易排出。液体石蜡口服或* * *后不吸收,可阻碍肠道对水分的吸收。作为理想的泻药,却被油渍污染。长期服用会干扰维生素A、D、K、钙、磷的吸收。
以上泻药可根据作用时间选择应用。稀泻药作用时间快,服用后4-6小时可排出水样粪便,常伴有腹痛。主要用于急性便秘和顽固性便秘,不宜长期使用。服药后多喝开水。* * *泻药作用缓慢,睡前服用,服用后6-8小时排便。润滑泻药适用于年老体弱者。液体石蜡每晚睡前服用10-20ml,第二天早上起来排便,有利于规律排便的条件反射。
妊娠期和月经期一般禁用重度泻药。肠道器质性病变,如肠梗阻,一般不需要泻药。
服用泻药的注意事项:
1.由于各种泻药的作用原理不同,所以在使用前一定要搞清楚各种泻药的药性、用法、用量和禁忌症,以免出错。同时要根据不同的用途来选择应用。如果是清理肠道,可以选择药性凶猛的药物;如果是为了清热通便,可以用苦寒止泻药;如果是为了通便,吃通便之类的药就行了。
2.因为各种泻药副作用不同,一般不宜长期服用。如果需要较长时间,使用者要注意经常更换泻药。由于各种泻药的性质和作用原理不同,交替使用可以减少副作用。
3.从最小剂量开始服用泻药。人体对泻药有适应性和耐受性,长期使用会降低药效。比如有的人刚开始会吃一片,但是长期吃,增加到十片左右就不行了。如果剂量增加过多,会增加副作用,所以在使用泻药时,一定要从最小剂量开始。如果服药后出现腹泻,说明剂量太多,下次要适当减量;相反,服药后排出的大便还是干的,需要逐渐加大剂量或更换泻药的品种。
4.注意用药时间。泻药最好每晚睡前服一次,早上起床后排便,更符合正常排便规律,有利于纠正便秘。一般泻药是从吃药开始的,需要一定时间大便才会排出。这段时间的长短因药物的种类和剂量而异,每个人的敏感程度也不同。有些人服药后加泻药,是因为服药时间之前没有排便,导致腹泻,这是不利的。
总之,由于泻药的作用不同,人体的敏感程度不同,所以在用药过程中,通过观察药效,找出适合每个人的剂量,使药效发挥到大便不燥不稀,不泻不燥的程度,是最理想的。
对于习惯性便秘,也可以用针刺,如天枢穴、枳沟穴、上巨虚穴。实证研究采用泻法,虚证采用补法,感冒患者采用艾灸。胃肠燥热配曲池、合谷、赤泽、内庭等穴;肝郁气滞者配太冲、阳陵泉、气海等穴;气虚配以脾俞、舒威、大肠俞、足三里等穴;血虚用三阴交、赵海等穴;肾阳虚弱者配肾俞穴、气海穴、肾安穴。也可以将大葱切碎捣烂,加入适量醋,翻炒,烫申安穴(肚脐),有一定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