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月经量少,月经周期短,如何调理?

女性月经周期正常,但月经量少,或月经期仅持续1~2天,甚至一点点即称为“月经稀发”,常伴有月经后期,多为闭经的先兆症状。

中医妇科认为本病的病机有虚实两型。虚的血源不足,无所剩下;过剩则血海停滞,月经不畅。临床上有血虚、肾虚、血瘀三种类型。

(1)血虚:体质虚弱或久病阴虚血虚,或脾虚不能运化水谷生成气血,导致血海空虚,月经量少。《万氏妇科学》说:“瘦人经水来少,怪血虚。

主要症状:月经量少,甚至有滴漏;面色苍白,头晕耳鸣心悸,腰膝酸软,手脚不温,皮肤干燥,舌淡苔薄白,脉弱。

阴血不足,血海空虚,所以月经色淡或少。血虚不能荣于面,故面色蜡黄;血虚不能在脑中发挥作用,所以头晕耳鸣,血虚不养心则心悸;血虚不能滋养皮肤,所以皮肤干燥;舌淡苔薄,脉白虚,都是血虚的表现。治宜益气,养血补源。笔者常用“产宝提问”的人参养血汤:当归、熟地黄、白芍、川芎、鸡血藤、党参(原方用人参)、炒山药、茯苓,以及枸杞子、菟丝子。用四物汤、鸡血藤养血活血。党参、炒山药、茯苓能益气健脾孕育化生之源,补气生血补血的功效更为有效;枸杞、菟丝子滋补肝肾,以增强益精血的功效。当所有药物一起使用时,它会自我调节。

(B):肾虚

主要症状:月经量少,色鲜红或淡红,腰膝酸软,足跟痛或头晕耳鸣,舌淡津薄苔,脉沉细。治疗要滋补肝肾,养血调经。笔者常用“镜月全舒”当归地黄饮加味:熟地黄、枸杞子、菟丝子、女贞子滋补肝肾;杜仲益肾益腰;牛膝能强筋壮骨,活血化淤。山药,茯苓,甘草,补气健脾,照顾后天的基础,作为资源使用。

(3)血瘀:月经量少,紫黑色有血块;腹胀疼痛拒按,血块排出疼痛稍减轻,舌质紫或有瘀点,脉弦或涩。因为瘀血停在里面,经络不通,血液循环不畅,所以经期小腹疼痛很少,血块排出,瘀血稍通,疼痛减轻。舌色暗,有瘀点,脉弦或涩,为血瘀之象。

治疗要活血化瘀。笔者常给宗彝金鉴加桃红四物汤:钟芳四物汤(赤芍川芎,当归尾发源地)养血补血;桃仁、红花、益母草活血化瘀;枳壳、香附行气止痛活血;而气的循环导致血液循环和自我调节。

注意事项:本病病机为虚实夹杂,临床常见血虚血瘀。由于本病多为闭经的先兆,治疗需谨慎。虚损不可滥用活血通络之剂,应以补益肝肾气血滋养源头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