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在一岁零八个月时被诊断出来。作为家长,我应该如何干预孩子?
我们在培养孩子之前,可以让他们选择强化五个层次,选择自己喜欢的,吃喝玩乐。当孩子完成了我们要求的任务,我们会奖励他喜欢的东西,从而增加他积极行为的频率。
系统训练经过一段时间的系统训练,孩子的合作能力会逐渐提高,这也会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坐着不动,听指令,模仿是一切学习的基础。如果孩子不擅长这些能力,那么其他所有的学习都是浪费时间。家长千万不要着急,以为前期花很多时间陪孩子玩是浪费时间,其实不是。正是因为前面建立的良好的感情基础,后面的学习才能更顺利的进行。
训练不能让孩子被恐惧所迫。如果他们从头哭到尾,那么无论什么原因,一个培训班的效果肯定是达不到的。那我觉得这个时候应该考虑暂停一节培训班的内容,先分析解决孩子情绪异常的问题。而不是觉得逼孩子多去上课很残忍,会习惯的。有两种可能。第一,孩子真的习惯了,自控能力提高了,这是个好结果;第二,孩子长期得不到渴望的安慰,多次被强迫,产生习得性无助,甚至在情感上积累不好的东西,这是不好的结果。
从孩子喜欢什么、感兴趣什么入手。如果孩子对训练非常抵触,可以尝试从自己喜欢的开始,比如指令的执行。也许我们的方法是对的,但是效果不好。这大概是因为孩子不习惯,不理解。对于不感兴趣的事情,自然没有动力。
刚开始的时候,启动能力比较低的时候,找到孩子的动力最重要。如果我们的指令和训练能和孩子的迫切需求挂钩,或许他们的内在动力会强很多,合作度自然会高很多。
安全感孩子有足够的安全感才能学习。现在的孩子只有恐惧和害怕。不会说话的孩子通过哭、咬、叫来表达愤怒,但家长表示不认同,强迫他去上课。孩子身心俱疲,太可怜了。
父母在态度上的排斥、恐惧、害怕,环境的变化,都让孩子有不安全感,对他的成长没有帮助。一旦被贴上标签,对孩子的成长也非常不利,只会强化家长的认知。孩子做错事,就会被冠上自闭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