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医改和房改的具体内容?

医疗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对医疗机构药品管理制度改革提出了要求:开展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在药品购销活动中积极运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提高效率,降低流通成本。利用电子信息技术改革医院药品管理旧模式,重建高效、竞争、有序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药品管理新模式,是一项重要内容和必然选择。据了解,发达国家早在十几年前就积极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整合药品流通方式。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开始了药品集中招标的试点。在探索建立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新的管理和运营模式过程中,河南省将研究推出药品集中招标电子商务解决方案。开设这个专栏,意在研究问题,介绍经验,推动这项改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卫生事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看病难、住院难、手术难”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但近年来,一些地方一定程度上出现了“看病贵甚至看不起”的问题。导致这个问题的因素有很多。其中,药品价格上涨是最重要的原因。目前,中国医疗改革的总目标是以相对较低的成本提供相对较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努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基本医疗服务的需求。医疗机构药品招标是实现医改总体目标的有效措施之一。

首先,医疗机构实行药品招标,可以加强药品生产和流通企业之间的竞争,促进优质低价药品的生产。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医药工业的快速发展为医疗服务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但与此同时,我国医药行业企业多、规模小、整体产能过剩、产品档次低、流通无序。通过公开招标采购药品,可以促进公平竞争,优胜劣汰,使我国医药企业的发展和药品质量上一个新台阶。

二是医疗机构实行药品招标采购,可以降低医疗机构的服务成本,建立合理的医疗机构经济运行机制。在计划经济体制基础上形成的医疗机构经济运行机制存在“以药养医”的严重弊端,经济利益驱使医疗机构多用药、贵用药,医疗费用往往因为药物滥用而居高不下。通过公开招标采购药品是医疗机构常用的方式,可以大大降低医疗机构的成本。从我国试点情况看,效果也非常明显,有利于降低药品虚高定价,促进医疗机构经济运行机制的完善。过度采购要让患者受益,让群众享受到药品降价的好处。

第三,医疗机构实行药品招标有利于遏制药品购销中的不正之风,形成良好的医德医风。药品招标作为一项重要的改革措施,可以规范医疗机构的采购行为,从源头上控制药品购销中的不正之风,是阳光下的交易。药品集中招标采购不同于政府采购,医疗机构是招标采购的主体。积极探索招标采购、连锁采购、集中配送等模式,降低药品采购价格。通过公开招标采购药品,整治药品购销中的回扣,严厉打击内外勾结销售假劣药品的违法犯罪行为,驱邪强身,可以建立良好的医德医风。

房改的主要内容

1.建立新的住房供应体系,在住房定位上保留少数高档商品房满足高收入消费需求,重点向中低收入者倾斜,发展经济适用房,包括放宽安居工程政策。在措施上,政府要干预,控制物价,行政划拨土地,免除部分税费。此外,还设立了一些适度的出租屋,供低收入家庭租用。

2.增加有效需求,同时提高租金,从1998下半年开始逐步取消传统的福利分房,实行住房货币化分配。

3.打开二级市场。鼓励改善自住房。居民以市场价、微利价、成本价购买的房屋,可以侵吞,在市场上交易。

4.提高支付能力。一般的方法是:自己付一部分(首付);公积金的一部分;补贴一部分;原来用于建房的财政补贴将改为对职工的补贴。政府停止建房,开发公司就向银行贷款建房。各单位都把原本用来盖房子的钱用来给职工发补贴。

5.发展住房金融,扩大个人住房担保贷款范围,取消个人住房担保贷款,取消保障性住房开发建设贷款规模限制。

6.改革工资制度,发放住房补贴。补贴发放方式,工资中有一次性发放和按月发放两种意见。

7.大力发展物业管理,加快改革现行房屋维修管理体制,建立业主自治与物业管理企业专业化管理相结合的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物业管理体系,让业主住得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