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蜂蜜纯度鉴定仪
鉴别真假蜂蜜的国家标准是什么?鉴别真假蜂蜜的国家标准是什么?为了防止买到假蜂蜜,专家给出建议,市民主要通过看、看、闻、尝来辨别真假蜂蜜。
看颜色:真蜂蜜透光强,颜色均匀,劣质蜂蜜浑浊,有杂质。
看标签:配料表里除了蜂蜜以外的成分都不是纯蜂蜜。
外观:纯蜂蜜的晶体比较软,用手很容易拧,没有沙感,否则可能是掺假的蜂蜜。
气味:不纯的蜂蜜闻起来像水果糖或人工香精,混有香料的蜂蜜有一种异常的香味,纯蜂蜜闻起来是天然的,有淡淡的花香。
口感:纯正的蜂蜜口感醇厚,香甜,入口后回味悠长;不纯的蜂蜜,甜味单一,没有香味,有白糖水的味道。晶体入口即化,有涩味,略粘,倒入水中会很快融化。
“我买的蜂蜜这么甜,是假的吗?”市民吴女士说,她的孩子特别喜欢吃蜂蜜,但现在市面上的蜂蜜种类繁多,让她眼花缭乱,真假难辨。她想知道蜂蜜有多纯,是否添加了其他东西。
省质监部门人士表示,目前市场上确实存在掺假蜂蜜。蜂蜜要纯正。蜂蜜中加入蔗糖、果葡糖浆、淀粉等东西后,根本不能称之为蜂蜜,只能称之为蜂蜜制品。因此,消费者在购买时应谨慎选择,防止落入“甜”的陷阱。
GB:只有纯蜂蜜才能称为“蜂蜜”
近日,记者走访了一些超市、农贸市场和商场的蜂蜜销售点,发现市场上的蜂蜜种类繁多,有以植物蜜源命名的桂花蜜、桂圆蜜、益母草蜜,也有各种具有养生功能的“复方”蜂蜜,如“儿童蜜”、“养颜蜜”,还有野生蜂蜜、生态蜂蜜等。
在一家超市,一位在蜂蜜柜台前徘徊的消费者说,现在的蜂蜜种类太多了,但不知道该如何选择。不知道国家有没有相关标准?
记者从省质监局了解到,早在去年6月165438+10月,蜂蜜强制性新国标就已经在销售流通领域全面实施。新标准规定,在蜂蜜中添加中草药提取物、维生素、微量元素制成的产品,不能再称为蜂蜜。而蜂蜜必须全是“蜜”才能叫“蜜”;蜂蜜中不得添加或混入淀粉、糖、代糖等异物。
此外,根据新标准,不允许使用“儿蜜”、“老蜜”等名称。为了让消费者直观区分蜂蜜的品质,新标准还将产品分为一级品和二级品两个等级,并明确标注。
市场:产品繁多,真假难辨。
虽然新国标已实施近1年,但记者调查发现,海口市场仍有部分蜂蜜生产企业产品标注不规范,消费者如云。
在海口的蜂蜜销售点,记者仔细查看了几个蜂蜜品牌包装上的说明,发现几乎所有品牌都标榜自己是“纯蜂蜜”,只有少数品牌在成分中标注了“果糖”和“葡萄糖”。但当我们细看一些“纯蜂蜜”的产品说明时,却发现其中有些写着“现代科技加工”。蜂蜜是一种天然物质,经过化学加工后才能称为“蜂蜜制品”。
在“配料”的名称上,企业也有一套,有的叫配料,有的叫配料。如上海某企业生产的纯蜂蜜,成分标注为“纯蜂蜜”,与执行的新标准不符。有些蜂蜜产品没有标注成分或配料,包装上只看到简单的产品介绍。新国标规定,包装上必须标注一类产品和二类产品,但在一些蜂蜜产品的外包装上看不到这些信息。而且市场上还能看到“儿童蜜”“美颜蜜”等标签模糊的产品误导消费者。
正在超市选购蜂蜜的高女士说,她听说凡是添加了其他物质的蜂蜜都不是合格产品,但从产品的包装说明上看,根本看不出为什么“纯”不纯。
街头和农贸市场卖的蜂蜜的可信度就更值得怀疑了。虽然标榜为“野生蜂蜜”,但连最基本的生产日期都没有标注。小摊贩只说是刚摘的新鲜的,但真相只能由市民自己判断。
提醒:买蜂蜜要仔细“检查身体”。
据了解,中国蜂蜜协会对市场上销售的蜂蜜产品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发现55.5%的蜂蜜产品不合格。主要问题是非蜂蜜使用者如果葡糖浆、麦芽糖和蔗糖混入蜂蜜,甜蜜素、糖精和水混合冒充蜂蜜。
消费者陈先生称,他在街头以8元的价格购买了10斤所谓的“野蜂蜜”。没多久“野蜜”就结成了糖果形状,他根本吃不下。他被骗了,想知道如何辨别真假蜂蜜。
业内人士表示,真蜂蜜有一定的浊度,结晶后一般不容易再次融化;不纯的蜂蜜一般不会结晶,结晶后容易融化。而且真蜂蜜在颜色上不如假蜂蜜顺眼,消费者容易被卖得好的假蜂蜜迷惑。
省质监部门相关人士表示,购买正品蜂蜜,最好去有信誉的商场购买大品牌蜂蜜。买蜂蜜的时候要仔细看包装。对于生产日期在2006年3月1之后的蜂蜜,包装标签上将标注“GB 18796-2005”。在食品标签的产品标准号一项中,符合强制性和推荐性要求的,标注为“GB18796要求”;如果仅符合强制性要求,则标注为“GB18796强制性要求”。
该人士表示,根据蜂蜜新标准,蜂蜜产品也要标注“一类产品”或“二类产品”。一等品按国际标准制定,二等品达不到国际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