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谚语大全
通过群众口口相传,形成通俗易懂、通顺的中草药谚语。这些丰富的中药知识讲解了中药的生态环境、采收期、炮制、鉴别特征、药用功效和药用价值,对指导中药的研究和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采药贵的时候,块根土豆要入冬;果实要先熟,种子要老了再用;茎叶要在夏天;花是在含苞待放时采摘的;征收要合理,资源要永续利用”;“舒缓药材路边坡,滋润多处药材湿地,清理中药材深谷,疏通藤蔓密密的林间巢穴”;“春秋挖根,夏采草,初熟浆果含苞待放”。这些谚语概括了各种中草药的采集时间和地点。
“三月艾草,四月艾草,五六月当柴”“知母知母好刨,怕摘”“春防风,秋艾草会优质”“秋冬杜鹃花,长夏胡璇找不到”“知母知母,黄芪随时可摘,只在春秋”“崖上有卷柏,湿处人多”“半夏南星河长,车前。指出了这些中药材采集的时间、地域、鉴别特征及应注意的问题。
“细辛不是钱,钱和生活是相通的。”建议临床上不要大量使用细辛,一般不要超过1元。
“毛可止血,刺可祛风,肿节可治跌打损伤,粘蔓可消肿,花叶可升散,种子可降,辛辣药可治蛇咬,芳香药可止痛,收敛可收敛,甘味药可补气,苦寒可泻热,麻辣温,咸味可软坚,重质可平复。”这句谚语点出了中医的形质。
“三月三,荠菜是灵丹妙药”;“知一千里,全家不生疮”;“家有地榆皮,不怕烧脱皮,家有地榆炭,不怕烧皮”;“想睡个好觉,总要吃灵芝”;“知母贝母花,止咳化痰”;“常吃山楂,降血脂降血压”;有很多这样的谚语,生动有趣地描述了药物的主要功能和价值,让人容易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