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梅知识

蜡梅不同于黄梅和黄美华。蜡梅科蜡梅属。落叶灌木,高约3米,对生叶,椭圆形,卵形或卵状披针形叶,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楔形,长7-15厘米,全缘,表面粗糙;两性花,单生于一年生枝腋,花梗很短,黄色,蜡质,芳香,花期65438+2-3月。栽培品种有蜡梅;柴油腊梅;本氏蜡梅原产于中国中部。它喜欢阳光,但也略耐阴,耐寒,耐旱。被称为“旱后不死的蜡梅”。对土质要求不严格,排水良好的轻壤土为宜。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腊梅,本名黄美华,非梅,因香、色与梅相似而得名。花:辛,温,无毒。解暑生津。”清初《花镜》云:“腊梅俗称蜡梅,黄梅,非梅。因与梅放在一起,其香相近,其色似蜜蜡,腊月开,故有其名。”蜡梅又称黄美华、雪花、蜡木、蜡花、巴豆花。属于蜡梅科蜡梅属,落叶灌木,高2-4米。枝和茎呈方形,棕红色,有椭圆形突出的皮孔。芽有许多覆瓦状鳞片。叶对生,先端渐尖或锐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椭圆形卵形到卵状披针形,全缘。花叶开放芳香,直径约2.5厘米。花被多片,蜡质,半透明;花托椭圆形,长约4厘米,半木质化,蒴果状,宿存,被丝状毛,内含数个瘦果,每果一粒种子。花期为2月65438日至次年2月,结果期为次年6月至9月。蜡梅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南部,各地均有栽培,秦岭和湖北有野生。栽培品种很多。根据赵天邦的《中国蜡梅》一书,蜡梅有4个变种,12变种和165变种。其中有纯黄、金黄色、浅黄、暗黄、紫黄、银白色、淡白色、雪白、黄白色,雄蕊为红色、紫色、白色。其中最好的是产于河南省鄢陵县的鄢陵腊梅,号称“鄢陵腊梅天下第一”。代表品种为‘素心蜡梅’:炎陵文献记载中称之为‘炎陵素心蜡梅’,其心洁白芳香。又因不完全张开,开口向下,像“挂在金钟上”,故称金钟梅。蜡梅是一种传统珍贵的观赏花卉,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和丰富的蜡梅文化。唐代诗人李商隐,人称腊梅为韩梅,有句“过野塘知韩梅”。姚的《残篇》也称蜡梅为冷客。腊梅在春天之前,是所有花中的第一朵,尤其是虎蹄梅,在农历十月开花,所以称为早梅。蜡梅先花后叶,花与叶不相遇,开花时枝条较细,故又称干梅。腊梅开花的时候,多是下雪的时候,想要欣赏腊梅。雪后,你会穿过雪地,所以它也被称为薛梅。又叫腊梅,因为它在初冬开花,过冬结果,所以又叫冬梅。蜡梅因其独特的个性,是冬季赏花的最佳树种,也是城市美化、芳香、净化空气的首选树种之一。同时,蜡梅根系发达,生长适应性强,生根发芽力强,是水土保持、防风固沙的优良树种。可作为街道绿化的丛生花灌木,也可培育成小树作为行道树种。既能在公园假山、湖畔形成梅山、梅园、梅雨等大型景观,又能在视野开阔的草坪板块中形成小品。既可以种在花园的空地上,又可以自然洒脱。也可以孕育成雕琢的盆景,获得美妙的意境,也可以剪成插花。蜡梅除了具有观赏价值外,在古代还被用作菜肴或小吃。花经常被用于保健和长寿的目的。何国珍的《花卉烹饪食谱》列举了腊梅豆腐汤、腊梅玻璃鸡片等花卉品种。花也可以用其他方式食用,如将花风干后加入茶叶制成腊梅茶,或直接用几朵花倒入开水中代替茶叶,香气浓郁,可止咳平喘。花还可以作为烹饪的食材,比如做鱼虾豆腐的时候或者做汤的时候,好吃又香。蜡梅含有挥发油。该油含有冰片、桉油、芳樟醇、杨梅素、异鼠李素、杨梅素、a-胡萝卜素、亚油酸、油酸等化学成分。叶子含有杨梅素、杨梅素和异鼠李素。新鲜的叶子含有氰氢酸。种子含有脂肪油、脂肪酸、亚油酸、亚麻酸等成分。并且具有很好的药用价值,如花蕾:性温,味甘,微苦。解暑、生津、开胃、解郁、润燥、止咳。主治头晕、呕吐、气滞、胃闷、麻疹、百日咳、烫伤、火伤、中耳炎等。根茎,辛温。疏风理气,活血解毒。主治:哮喘、劳咳、胃痛、腹痛、风湿、瘙痒、疮肿、跌打损伤等。外用适量,研末撒。下面是一些关于腊梅的常见食谱。慢性咳嗽:腊梅9克,用开水代替茶水浸泡。胃气痛:腊梅或根9 ~ 15g,泡茶或水煎服。中耳炎:将腊梅的花蕾浸泡在香油或菜籽油中,3-5天后,每次用油滴2-3滴在耳朵上。风寒感冒:根(干品)15g,生姜3~5片水煎,再加适量红糖服用。烧伤:腊梅用菜籽油浸泡,涂在患处。暑热,心烦头晕,头痛:腊梅,扁豆腐,鲜荷叶,适量,水煎。急性结膜炎:腊梅6克,菊花9克,水煎,加少许蜂蜜服用。别名黄美华,蜡梅(Chimonanthus Praecox(l .))Link[Calycanthus Praecox l .早熟禾。et Wils香蜡梅。],用花蕾、根、根皮入药。冬末春初采集花蕾;根和树皮四季均可收获;烘烤或烘干。性味:辛凉。根及根皮:辛温。主治:解暑、生津、开胃、止咳。用于头晕、呕吐、气滞、胃闷、麻疹、百日咳;外用治疗烫伤和中耳炎。根:祛风、解毒、止血。用于感冒、腰肌劳损、类风湿性关节炎。根皮:治疗刀伤出血的外部使用。用法用量芽1 ~ 2元,水煎;外用花生油或植物油浸泡成“蜡梅油”,涂于患处或滴入耳内。根5钱,水煎;磨碎根皮(刮掉外皮),敷在患处。【生物学特性】蜡梅又名蜡梅、蜡梅,为蜡梅科蜡梅属落叶灌木。树干丛生,黄褐色。单叶对生,椭圆状卵形到卵状披针形,全缘,具刚毛和叶柄。花单生于枝条两侧,冬季落叶后开花。花蜡黄,芳香,微有光泽,呈蜡状。蜡梅是我国特有的花卉植物,品种繁多,有苏心蜡梅、辛口蜡梅、红蜡梅、小蜡梅等。花被纯黄或深黄,内花被有深红色紫条纹或红厚紫条纹。自然界喜阳光,稍耐阴,耐寒,耐旱,怕风。它要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中性或微酸性砂壤土,以避免潮湿和积水。【繁殖与栽培】繁殖采用嫁接、扦插、分株,以嫁接为主。嫁接可以用幼苗或分株作为砧木进行扦插或出芽。春季叶芽萌发后可进行扦插,雨季可进行芽接。嫁接成活后,应及时除去砧木上长出的分蘖。蜡梅枝条粗壮,栽培时要修剪,以保持树的美观。修剪可以在开花后,叶片发育前进行。长枝应适当剪短,以促进多条短而壮的花枝。大多数一年生枝条都能形成花芽。发芽后,幼果应被切断,以便集中营养,形成新的花芽。落叶或花枯萎后施肥一次,夏季施液肥2 ~ 3次,盆栽蜡梅每2 ~ 3年换盆。【特点及用途】腊梅色泽艳丽,香气浓郁。冬天开花,持续3个月。它经常被用来装饰花园,成簇或成片种植,或作为盆景材料和室内插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