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癌的症状是什么?

摘要

结肠癌是胃肠道常见的恶性肿瘤。40-50岁年龄段发病率最高。病因不是很清楚,但有些疾病,如家族性息肉病,已被公认为癌前病变;结肠腺瘤、溃疡性结肠炎和结肠血吸虫病的结节病与结肠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诊断

大多数结肠癌患者超过中年,中位年龄为45岁,约5%的患者在30岁以下。结肠癌的临床表现因病变的大小、部位和病理类型而异。许多早期结肠癌患者临床上可能无症状,但随着病程的发展和病灶的增大,可产生一系列结肠癌的常见症状,如大便次数增多、大便带血带粘液、腹痛、腹泻或便秘、肠梗阻、全身乏力、体重减轻、贫血等。整个结肠分为右结肠和左结肠两部分,以横结肠的中间部分为界。这两部分的临床表现各有特点,描述如下:(1)右半结肠癌的右半结肠腔较粗,肠内粪便呈液体状。这一段肠的癌多为溃疡样或菜花样癌突入肠腔,环形狭窄少,所以不经常发生梗阻。但这些癌症常溃烂出血,继发感染和毒素吸收,临床上可出现腹痛、大使变、腹部包块、贫血、消瘦或恶病质。

1.腹部不适约75%的患者有腹部不适或隐痛,起初为间歇性,后为持续性,常位于右下腹,很像慢性阑尾炎的发作。如果肿瘤位于肝曲,大便干燥,也可出现肠绞痛,应与慢性胆囊炎相鉴别。约50%的患者有厌食、饱胀嗳气、恶心呕吐等症状。2.大便变化初期,大便稀薄,有脓血,排便次数增多,与癌、溃疡的形成有关。当肿瘤体积增大,影响粪便通过时,可交替出现腹泻和便秘。出血量很少。随着结肠的蠕动,与粪便充分混合,肉眼不易看到,但潜血试验往往呈阳性。3.半数以上的患者就诊时可发现腹部肿块。这个肿块可能是癌本身,也可能是肠外浸润粘连形成的肿块。前者形状规整,轮廓清晰;后者不是很有规律。肿块一般质地较硬,一旦感染,活动受限,有压痛。4.贫血与恶病质约30%的患者因癌症溃烂持续出血而贫血,并有体重减轻、肢体无力,甚至全身性恶病质。(2)左半结肠癌左半结肠的肠腔较薄,肠内的粪便因吸收水分而变得干燥、坚硬。左半结肠癌多为浸润性,常引起环状狭窄,故临床表现以急慢性肠梗阻为主。肿块体积小,出血少,无毒素吸收,故贫血、消瘦、恶病质等现象少见,不易触及肿块。

1.腹绞痛是癌性肠梗阻的主要表现。梗阻可突发,出现腹绞痛,伴有腹胀、肠蠕动、便秘和排气受阻;慢性肠梗阻表现为腹胀不适、阵发性腹痛、肠鸣音亢进、便秘、粪便带血带粘液,有时部分性肠梗阻持续数月才转为完全性肠梗阻。2.半数排便困难的患者都有这种症状。随着病程的进展,便秘越来越严重。如果癌症的位置较低,可能会有排便不畅和尿急的感觉。3.带血或粘液的粪便由于左半结肠的粪便正在逐渐形成,血和粘液不与粪便混合,约25%患者的粪便中肉眼可见血和粘液。结肠癌早期症状的诊断多为轻度或不明显,常被患者忽视,容易漏诊。因此,中年以上患者出现以下表现时应提高警惕,考虑结肠癌的可能:①近期排便习惯改变(如便秘、腹泻或排便不畅),持续腹部不适、隐痛或腹胀;(2)粪便变稀或含有血和粘液;③大便隐血试验持续阳性;④不明原因的贫血、疲劳或体重减轻;⑤腹部可触及肿块。如有上述可疑现象,除进一步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外,应立即进行以下系统检查,以便确诊。

(一)肛管指诊和直肠镜检查是否有直肠息肉、直肠癌、内痔或其他病变,进行鉴别。

(2)乙状结肠镜和纤维结肠镜检查虽然乙状结肠镜长达25cm,但75%的大肠癌都在乙状结肠镜检查范围内。镜检不仅能发现癌瘤,还能观察其大小、位置和局部浸润范围。可以通过乙状结肠镜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纤维结肠镜检查可提供较高的诊断率,已在中国广泛应用。熟练操作者可将纤维结肠镜插入盲肠和末端回肠,还可拍照。确实是一种理想的考试方法。(3) X光检查1。腹部平片检查适用于急性肠梗阻病例。可以看到,梗阻部位以上的结肠是膨胀和肿胀的。2.钡灌肠检查可见癌灶处肠壁僵硬,扩张性差,病灶处蠕动减弱或消失,结肠袋不规则或消失,肠腔狭窄,黏膜皱襞紊乱、破坏或消失,充盈缺损。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更有助于结肠带蒂肿瘤的诊断。(4)癌胚抗原(CEA)检测对早期病例诊断价值不大,但有助于预测预后和判断复发。目前还没有可行的结肠癌防治大规模人群调查方案。只有在遇到结肠癌的可疑体征时,才应及时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进行早期诊断,尤其是遇到大便隐血试验阳性者,必须进一步调查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