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鼠狼是中药吗?

黄鼠狼是一种中药。其性味甘、温,微毒,能入肺、肾经。主治:杀虫、治疮、温肾缩尿。治疗疥疮,不愈合的疮和尿频。用法用量:口服:烧粉,0.5-1元。外用:油煎或灰烧,研成粉末,撤去。黄鼠狼源于贵州民间医药,音名Huánɡ Shǔ Lánɡ别名绿蕨(广西药用植物名录)。来源为凤尾蕨科狭叶凤尾蕨的全草。全年均可恢复。原生多年生草本植物,高20 ~ 60米。根状茎长且保存,密被线状披针形棕色鳞片。叶近生,草质,两面有密毛;叶柄长10 ~ 25厘米,稻秆色,基部密被红棕色大鳞片;叶片卵圆形五角形,长10 ~ 25厘米,等宽等长,有4个小裂片;羽毛有梗,基部的一对最大;羽轴下侧的小羽片大于上侧;最后一个裂片为圆头状,全缘或波状,裂片上的侧脉单一。孢子囊群大,生于侧脉中部;梧桐属大,肾形或马蹄形,皮毛浓密。栖息地分布生于石灰岩或砖墙上。分布在长江以南。性味贵州民间药:“性凉,味苦,微毒。”功能主要用于治疗痢疾、脓疱病和刀伤出血。①贵州民间医学:“清火解毒,止血生肌”。治疗疮毒、刀伤、出血。”②广西药用植物名录:“全株,治赤白痢。“附①疮毒治疗:将鲜黄鼠狼叶、茎捣碎,裹于患处。(《贵州民间医学》)2刀伤出血或黄疮的治疗:将鲜黄鼠狼根部的鳞片敷于患处。(贵州民间医药)摘自*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