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龄的鸡昂着头好像呼吸困难,很久都是用嘴呼吸。他们是怎么死的?请告诉我们原因。

过敏反应是药物作用于人体后产生的抗原抗体复合反应。这种过敏反应与药物的药理作用和剂量关系不大。有些药物,如抗生素、磺胺类药物、维生素、止痛药、丙种球蛋白和一些中草药,应用于过敏体质的人,会引起过敏反应。该反应可以在给药时发生,也可以在给药后数小时或数天发生。轻度表现为药物性皮疹、发热、哮喘、白细胞减少或血小板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并出现严重休克甚至死亡。如青霉素过敏性休克占过敏反应的65,438+0o% ~ 40%,反应发生在用药20分钟内,有时呈闪电模式,可在几秒、几分钟内发生。表现为喉头水肿、肺水肿、脉搏微弱、血压骤降,甚至无法察觉和意识丧失。所以青霉素不能在家里自己用。合理用药,用药前了解患者是否有过敏史和药物过敏,避免再次接触致敏药物,特别注意对一些容易引起过敏的药物(如青霉素、普鲁卡因)进行过敏试验,可以预防药物过敏反应。一旦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停药,并立即选择酚胺、扑尔敏等抗过敏药物。一旦发生过敏性休克,必须迅速、及时、争分夺秒地抢救;

(1)患者要排队,注意保暖,有条件的要吸氧。

(2)立即皮下注射1: 1000肾上腺素(0.5 ml ~ 1 ml),小儿稍减。若症状未缓解,可每隔20 ~ 30分钟皮下或静脉注射0.5 ml(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 ml),可静脉注射地塞米松5 mg ~ 10 mg。

(3)肌肉注射25毫克非那格或其他抗组胺药。

(4)任重、宣石、内关、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

(5)经上述治疗后仍无改善,应立即采取补充血容量、加强药物、呼吸兴奋剂、人工呼吸等一系列综合抢救措施。

药物过敏的临床表现药物过敏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可以属于任何类型的过敏反应,很多情况下是多个过敏反应的组合。

1.药物过敏引起的发热称为药物热。往往是药物过敏的最早表现。药物热不同于一般的传染性热,其特点如下:

a如果是第一次服药,大约10天的致敏期后可出现发热;如果再次使用该药物,由于人体已经致敏,会很快出现发热。复吸毒品引起的药物热,由于发生快,容易与吸毒联系在一起;由于间隔时间较长,患者往往不认为与之前的用药有关,或者根本记不清用药史,给诊断带来一定困难。

b药热一般是持续高热,常达到39。c,甚至40。c .以上但是,虽然高烧不退,但患者的一般状况还是不错的,这与热度不成比例;

c .应用各种解热措施(如退烧药)无效;但如果停用过敏药物,有时即使不采取抗过敏措施,体温也能自行下降。

2.药疹药物过敏常可引起皮疹,称为药疹。药疹一般跟随药物热;但也可能发生在药物热之前。皮疹可以有多种形式,如麻疹、猩红热、湿疹、荨麻疹、紫癜和疱疹。有一种是固定型药疹,特点是同一种药物引起的皮疹,每次发作都发生在同一个固定部位。开始是红色,后来逐渐变成深棕色,很难褪色,甚至永远退不掉。引起这类皮疹的药物主要有酚酞类(泻药)、巴比妥类(镇静剂)、磺胺类、重金属盐类(如铋、锑)、砷等。但是大部分药疹的形态没有特异性,也就是说不能根据药疹的形态来确定致敏药物。

3.血清病样反应血清病是首次应用血清(如马血清)制剂后10天出现的过敏反应。临床表现为发热、淋巴结肿大、关节肿痛、肝脾肿大等。

注射异种血清引起的血清病,临床表现通常较轻,常为自限性。随着体内血清水平的降低,急性症状一般在3 ~ 5天后消失,其他症状随后逐渐缓解。

由于化疗药物和抗生素的出现,只有少数疾病需要用血清制剂治疗。但是无血清制剂也可以通过类似的机制引起这些临床表现,尤其是合成药物。所以也叫血清病或血清病样反应。

4.其他全身损害严重的药物过敏反应可引起全身损害,如过敏性休克、血细胞减少(溶血性贫血、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呼吸道症状(鼻炎、哮喘、肺泡炎、肺纤维化等。);消化系统症状(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肝损害(黄疸、胆汁淤积、肝坏死等。);肾损害(血尿、蛋白尿、肾衰竭等。);神经系统损害(偏头痛、癫痫、脑炎等。).

药物过敏怎么办?

处理药物过敏,首先要了解它的一些表现。轻度药物过敏可引起皮肤潮红、瘙痒、心慌、皮疹、呼吸困难等表现,严重者可引起休克甚至死亡。如果服药后感到不适,首先要从其说明书中寻找线索。如果在说明书的“不良反应”一栏中已经明确注明了服药后的症状,则该药出现过敏反应的可能性较大。

另外,也可以从用药后的时间关系来推断。有些过敏症状会在服药后几秒或几分钟内出现,如胸闷、心跳加快、面色苍白、脉搏微弱、血压下降等,需要立即抢救;有些在几分钟或几小时内发生,如发热、红斑、水疱、恶心、呕吐或腹痛;部分患者在1 ~ 2周后出现多形红斑、剥脱性皮炎或水肿;有的甚至停药后长期耳聋,再生障碍性贫血。

一旦出现过敏反应,立即停止使用可疑药物,尽快到医院及时治疗。如果过敏反应较轻,且有抗过敏药物(如凯瑞坦、扑尔敏、西替利嗪等。)在家里,你可以根据说明立即使用它们。如果患者出现胸闷、气短、面色苍白、出冷汗、手脚冰凉、血压下降等表现,应立即送医院。在去医院之前,要迅速设法让病人就地平躺,让他的头偏向一侧,解开他的衣服,保证呼吸顺畅。如果能采取一些简单的急救措施,比如清除口鼻分泌物,吸氧等,会更有利于缓解病情。

预防药物过敏的五大要点

(1)提高和增强对药物过敏反应的警觉性和认识。当使用某种药物后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皮疹、胸闷、心慌、头晕、出冷汗、恶心、呕吐等症状时,应及时找医生治疗,不要错过治疗时机。有过敏体质或遗传特质的人要特别注意这一点。

(2)如果曾经对药物有过过敏反应,应记录下药物名称,并在每次就诊时主动告知医生,避免再次误用。

(3)夏季长期在阳光下工作的人,应避免使用有光敏反应的药物和食物,如氧氟沙星类药物(如诺氟沙星)、灰黄霉素、奎尼丁、补骨脂、苋菜等。

(4)有些药物,如青霉素,需要做皮试或其他试验,以确定是否有药物过敏。这类药物的使用一定不能太麻烦,不需要检测就直接使用。即使通过检测可以使用,也要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了解其特性和不良反应,使用过程中注意观察可疑反应。

(5)不要抱着侥幸心理再次使用过敏药物。当患者对某种药物过敏时,致敏作用可能持续很长时间,甚至终生;如果一不小心又吃了药,之前的症状还能重现,甚至加重。用的次数越多,反应可能越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