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怎么吃,怎么治病?
黄芪味甘,性微温,入脾、肺经,有补中益气、固表利尿、敛疮生肌之功效。现代研究证明,黄芪含有糖、胆碱、叶酸、几种氨基酸,还有?鸡白痢谷甾醇等。,能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提高抗病能力,增强心肌收缩力,扩张血管,降低血压,改善血液循环。此外,它还具有利尿、消除蛋白质和保护肝脏的作用。根据古今应用黄芪的经验,结合笔者的体会,现将其方治疗疾病20例列举如下。
一、治冷汗肢厥:用魏氏家藏方芪附汤:黄芪30g,配18g。长期煎服,分两次服,每日两次即可。
二、自汗盗汗的治疗:用《和记方菊》牡蛎粉:黄芪30g,牡蛎24g,麻黄9根,浮小麦18g。水煎服,分2-3次服用。
三、气虚常感冒的治疗:用《世一德消方》玉屏风散:黄芪30g,白术15g,防风9g。水煎服,分两次服用,定期服用一定要检查。
四、治疗肺气虚、少气懒言、声音低沉:用参芪汤:黄芪30g,人参9g。水煎服,经常饮用,效果很好。
五、中气郁结所致脏器脱垂的治疗:常见的胃下垂、肾下垂、子宫脱垂、脱肛等。,可用于脾胃学说的补中益气汤:黄芪30g,党参、白术15g,当归、陈皮12g,升麻、柴胡6g,甘草3g。用水煎服,分三次服用,几剂见效。
六、脾胃虚寒所致腹痛泄泻的治疗:用《金匮要略》黄芪建中汤:黄芪加麦芽糖30g,白芍18g,桂枝9g,生姜大枣9g,炙甘草6g。除了麦芽糖,其余的药都是熬制后和麦芽糖混合,分三次服用,效果很好。
七、治因阴阳两虚而全身麻木:用《金匮要略》黄芪桂枝五物汤:黄芪30g,白芍、桂枝15g,生姜12g,大枣6g。用水煎服,分三次服用。
八、心脾两虚的治疗:面色常见,神疲乏力,心悸气短,失眠健忘:用方继生归脾汤:黄芪、龙眼肉各30g,人参、木香、远志各9g,酸枣仁15g,茯苓、当归、白术各12g,生姜3片。用水煎服,分三次服用,效果满意。
9.慢性肾炎蛋白尿治疗:自拟补肾健脾汤:黄芪30g,党参18g,续断、杜仲、茯苓、白术、丹参各15g,白茅根45g,甘草3g。水煎服,分三次服,停药半个月1周,再服一次,宜服6 ~ 8周。
X.白细胞减少症的治疗:用自拟的补益血汤方剂:黄芪45g,人参9g,丹参15g,当归65438,炙甘草6g。水煎服,分三次服。白细胞恢复正常后,服用3 ~ 5剂巩固。
XI。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用偏方黄芪豆枣汤:黄芪30g,黑豆30g,桂圆肉15g,五味子10片,大枣10片。水煎服,分三次服,服1周。如果不行,就加人参。
12.治疗脑血栓所致偏瘫:用益林盖措补阳还五汤:黄芪65438±020克,赤芍、川芎、当归尾各65438±05克,地龙、桃仁、红花各9克。用水煎服,分三次服用,即可长期服用。
十三、治疗痤疮及气虚虚脱、气虚尿浊:镜月《全书》保元汤:黄芪18g、人参9g、肉桂6g、糯米1撮(布炒)、甘草3g。水煎服,分两次服,连服3 ~ 7天往往能见效。
十四、治风湿身重汗为风:用《金匮要略》季芳黄芪汤:季芳12g,黄芪18g,生姜、白术各9g,大枣5枚,甘草3g。用水煎服,分三次服用。
15.治疗气血不足引起的月经不调、白带过多或崩漏:用《镜月全书》中的八珍木易丸:黄芪30g,熟地18g,川芎、当归、白芍12g,党参31g,白术、茯苓9g,益母草15g。* * *为细粉,蜂蜜为丸服,每次6g,每日3次,重者将丸改汤服。
十六、治疗产后气血虚弱或失血:用“内外损伤辨证”的当归补血汤:黄芪30g,当归15g,水煎。上面的人用炖鸡衣服效果也很好。
十七、产后缺乳的治疗:采用《全国中草药集》处方:黄芪30g,当归15g,王不留行6 g,穿山甲6 g,路路通6 g,丝瓜6g。水煎服,分两次服用。
18.治疗产后脾水肿:自拟方剂健脾利湿汤:黄芪30g,白术、茯苓各15g,山药、薏苡仁各18g,砂仁6g。水煎服,每日3次,5剂常可见效。
十九、冲任不稳所致胎动不安的治疗:黄芪30g,杜仲15g,艾叶12g。水煎服,分两次服用。这是一个偏方,笔者常用,效果不错。
二十、治疗痈久不溃烂,或溃烂后久不止住:用医宗金鉴托里脓汤:黄芪30g,人参9g,白术、穿山甲、白芷12g,当归6g,皂角4.5g,升麻3g,青皮、甘草3g。用水煎服,分三次服用,时间长了就检验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