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贝母入药有什么作用?
川贝母为贝母。川贝母的鳞茎。甘肃贝母或梭梭贝母,根据性状不同,前三者分别称为“松壳”和“青壳”;后者称为“炉壳”。主产于四川、云南、甘肃等地。夏秋挖,去须根,粗皮,晒干,生用。
药苦、甘,微寒。归肺经和心经。
功效清热化痰,润肺止咳,散结消肿。
app应用
1.力竭咳嗽,肺热干咳。本品性寒微苦,能清肺化痰,味甘润燥,能润肺止咳,尤其适用于内伤久咳、痰干痰热者。治肺阴虚久咳有痰者,常与沙参、麦冬同用,滋阴润肺,化痰止咳。治肺热肺燥咳嗽,常与知母同用,清肺润燥,化痰止咳,如二牡散(急救仙方)。
2.淋巴结核、乳房脓肿和肺脓肿。本品能清热解郁,化痰散结。对于玄参、牡蛎,常用于治疗痰火郁结所致的瘰疬,如消瘀丸(医心开悟)。对于热毒所致的胸痈、肺痈,常配伍蒲公英、鱼腥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用法用量:煎服,3 ~ 10g;1 ~ 2g经研究未服用。
注意不要和乌头一起使用。脾胃虚寒、痰湿者不宜使用。
古籍文摘
1.神农本草经:“治伤寒、淋证、疝气、喉炎、溢乳、金疮、风痉。”
2.《本草纲目》“治咳嗽,吐血咯血,肺痿肺脓肿,乳痈,痈,妇女抑郁。”
3.《本草》:“贝母,解郁降气化痰,润肺化痰,止咳平喘之药,为劳火之证,贝母专服首剂。”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均含多种生物碱,如川贝母含伞形酮、浙贝母甲素和浙贝母乙素,川贝母和浙贝母甲素。浙贝母中还含有松节油和蔗糖,浙贝母中含有贝母素甲和贝母素乙;梭形贝母含有毒蝇碱、毒蝇碱。
2.药理作用:贝母总生物碱和非生物碱有镇咳作用;川贝母流浸膏和川贝母生物碱具有不同程度的祛痰作用。此外,imperialine还具有解痉作用;川贝母和石蒜素有降压作用;贝母素甲可增加子宫张力;贝母总生物碱具有抗溃疡作用。
3.临床研究:用川贝母、制甘遂散、大枣汤或胶囊治疗肝硬化腹水36例,总有效率为86.65438±0%(辽宁中医杂志,1986,9:29);川贝母粉,每公斤0.1g,每日三次,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有效(黑龙江中医,1991,3:38);川贝母、炒黑白香油可治疗乳头皲裂(浙江中医杂志,1984,7: 309)。
雪梨炖贝母
1,梨味甘,性寒,入肺经,有清热化痰止咳之功。甜味在中药中有滋补作用。入肺经,也就是说这种物质对肺的作用很强。
2.川贝母是中药,苦中带甜,可以不吃。川贝母入肺经、心经,有化痰止咳、清热散结的作用。
3、冰糖,它的作用主要是用来调味,因为贝母很苦。专家解释说,这里治疗的是发烧,所以用了冰糖。一般治疗寒证,比如痛经,要用红糖,红糖性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