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中的龟头简介

*:唐本草医学的音名BiēTóu,龟头的来源,是中华鳖的头。加工龟壳时,切去龟头,洗净晾干。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产地分布。干龟头略呈圆柱形,吻部尖锐,颈部向上弯曲约90度。外观灰褐色,略皱。又硬又臭。功能主要用于治疗慢性痢疾、脱肛、产后子宫脱垂和外阴疮。(1)唐代本草:“烧成灰治小儿诸病,亦治产后白带坠。”②《日华子本草》:“烧灰治脱肛。”附①治疗小儿感冒久治不愈,进不了肛门,腹部发冷,肛门疼痛不得:龟头两个(烤成焦炭),小刺猬皮一张(烤成焦炭),磁铁四两,肉桂心三两。四味之末,蜜丸如黄豆。孩子三岁到五岁,吃五粒到十九粒,第三天,孩子印象极大。(《钱进方》鳖头丸)2治小儿劳倦,或寒热:一鳖头。烧成灰,磨成粉。每喝一杯水,就可以调一半的钱。(《盛辉方》)3产后,阴毛会脱落:五个龟头。烧末,取方寸刀以京华水,三日。(《钱进方》)4治脱肛多年未愈:一死龟头。燃烧使烟雾收缩,被当作碎屑,以便用手涂抹、进入和按压。(《钱进方》)⑤治男阴痈不治,女阴疮脱肛:龟头烧灰,鸡蛋清敷之。(《普济方》)摘自《*词典》

具体可参考百科词条:bie tou[最后修订于2009/12/7 23:51:55 * * * 499]。以下结果自动匹配,不排除无关内容。请自行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