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阳病和太阴病治疗的误区

一、少阳病的治疗误区

少阳病:正气充足,邪在半表,气血不足或阻滞,邪在半表,气血津液相争停止,形成拉锯战。

少阳病的治疗通常采用总和法。

气血津液被阻断在半路,上焦得以开窍,有利于邪气尽快从上焦排出,津液得以排除,从而打通身体的整体循环。

而中焦是连接上焦和下焦的重要交通枢纽,中焦是提供能量的发动机。中焦对应脾胃,所以调理脾胃为先。

关于和发,小柴胡颗粒是中医的代表方剂。

它的功能可以使上焦贯通,津液下冲,胃气调和,身体出汗。但是药是好的,但是不能乱用。

1.太阳病的情况下,用小柴胡颗粒?

小柴胡颗粒含有清热成分。在太阳病的情况下,使用清热的药物可能会导致邪气,或者太阳可能会转向少阳。

2.食积阳明病用小柴胡颗粒吗?

积食为阳明,要消积导滞;用柴胡不需要积食,寒性成分使脾胃较弱,积食会更严重。

3.针对发烧,很多时候,医生会开柴胡。你觉得还有用吗?

这里可以这么看,或者确实有少阳的问题,你是对的。尤其是平时体质比较弱的孩子,正气没有那么充足,太阳容易转少阳,或者直接少阳。还有一种,就是太阳病误诊,用了感冒药,暂时有效。

通过辩证学习,我们知道小柴胡,只是针对少阳之热。

二、太阴病的治疗误区

太阴病:正气不足,邪在胃中,表现为各种寒性疾病。主要病机为虚寒水饮。太阴病的常见误区如下:

1.便秘在太阴,使用泻药,或直接服凉性水果和食物。

农历便秘其实是一个空洞的秘密。如果孩子一开始是老实的,那么很长一段时间都会往太阴的方向走。

2.太阴咳嗽通常是盲咳:多为饮水问题的咳嗽,即痰多;我们知道,如果只是“止嗽”,只是治疗咳嗽,很多时候根本解决不了问题。

3.太阴病的第三个治疗误区——太阴泻,一味止泻(蒙脱石散)

儿童常见的腹泻:寒性腹泻和消化不良性腹泻,前者的治疗思路是温中,让胃暖起来,帮助身体的水液代谢循环恢复,自然停拉。消化不良引起的腹泻,如果不拉出来,会导致更多的垃圾堵塞胃肠道,产生大量的热量,热气熏蒸燃烧,产生更多的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