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偶的中草药探索之旅(二)
在孩子们的努力下,收集到了各种各样的秤,包括电子秤和藤壶。但是如何使用这些工具呢?孩子们开始独立探索各种音阶的结构和用法。
“我觉得这个电子秤显示的数字就是它的重量!”芒果说。
“要不我们称一下试试!”我提议。
孩子们开始观察电子秤上的数字随着中草药重量的增加而发生的变化。
“这上面的数字越来越大了!”云起说。
在老师的帮助下,孩子们开始根据电子秤上数字的变化,服用相应重量的中草药。
“老师,这个怎么用?”芒果指着“燕姿”问。
"让我们先看看稗子上有什么,好吗?"我引导孩子们去观察稗子上有什么。
“很多!”
"这些点实际上代表重量."
因为孩子的认知水平有限,很难直接读懂这些“点”。所以老师和孩子根据孩子的特点,用数字标注“点”对应的重量。
“蝎子的成分是什么?”我继续引导孩子们观察稗草的结构。
“有杆子!”
“这里有一个盘子。我想这个盘子是用来装药的吧?”
“这里有一个沉重的小正方形!”
“它的名字叫重量。它是做什么的?”我问。
孩子们摇头的时候,我通过实际操作,引导他们了解燕姿的工作原理。
“孩子们,为什么不试着在你的盘子里放些中草药?”
一次手术后,芒果发现杆子随着盘中中草药重量的变化在上下晃动。如果中草药的重量变小,杆子就会向下移动。相反,跑起来...
“老师!我还发现这个刻度还可以左右移动。”孩子们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随着重物的左右移动,杆上下移动的幅度也会发生变化。
"那么,砝码的作用是什么?"我引导孩子们思考。
“只要让药和秤的重量一样,就可以称药了!”思齐说。
“是的~它利用了平衡的原理。”孩子们对此有了初步的了解。
教师思考:
孩子们虽然没有完全掌握电子秤和藤壶的具体使用方法,但已经对“数”和“量”有了初步的认知,知道不应该随意抓中草药,而应该定量。孩子们也在电子秤和拍板的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中,进一步增强了观察、大胆猜测和尝试的能力。
2.一起炒银杏果
孩子带的中草药种类丰富,有颗粒状的,有油性的,也有保持原形但晒干的。
在一次观察中,一个孩子问:“这种臭烘烘的银杏果能当中草药吗?”“它是怎么制成中草药的?”
考虑到孩子居住的小区里有银杏果,我们不妨带孩子去体验一下银杏果从树上到中草药的过程。因此,我们邀请了志愿者母亲。
“首先,把银杏去皮。但是,剥皮时要戴手套。”
“为什么?”
“因为银杏果的皮碰到手,手容易脱皮……”孩子们认真听着志愿者妈妈们的分享。
在指导下,孩子们小心翼翼地从袋子里挑选好的银杏果,然后仔细地清洗干净。虽然洗的时候孩子们会忍不住“抱怨”:臭死了!但为了见证它成为中草药,孩子们还是洗得很辛苦。
洗完后,晾干。2天后银杏果干了,可以炒了!
志愿者妈妈说,炒锅要先洗干净,不能有水,不能有油。炒银杏果的时候,志愿者妈妈往锅里加了很多盐,有孩子对此表示怀疑。志愿者妈妈说加盐是为了改善银杏果的口感,还能起到杀菌的作用!
在老师和志愿者妈妈的帮助下,孩子们也开始尝试自己炒银杏果,渐渐地,香味就出来了。
“哇!我闻到香味了!”
“我也闻到了!就像炒瓜子的味道!”
“银杏果变香了!不臭!”
孩子们非常兴奋,吵闹地谈论着。
“炒了可以吃吗?”孩子们都想尝尝银杏果。
“孩子,你别急,银杏果吃不完,有的地方也吃不完。你看,打开后,里面的这个小蓓蕾是不能吃的,容易中毒。”
结果,孩子们学着像志愿者妈妈一样,试着自己剥银杏果。
“苦啊!吃起来软软的!”
“我好像吃过炒栗子!可是苦啊!”
“你知道银杏果有什么作用吗?”志愿者妈妈问。
“也许是治愈?”“去救火?”
"银杏叶能美容养颜,润肺抑菌."
“我咳嗽,可以吃银杏!”宏伟说。
教师思考:
之后小朋友问“银杏果也可以变成草药吗?当这个问题出现时,老师可以及时掌握孩子的问题,并提供相应的物质支持和家长资源。正如《指南》所指出的:“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界和现实生活中的机会,引导儿童学会通过观察、比较和操作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