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三寺景点:导游讲解的迷魂殿。
苏父子虽是北宋人,但他们家定居眉山,不过是一个上午的事,用了二三百年。据说唐代著名诗人苏味道在梅州做地方官时留下了后代。传到苏父子手里,已经是眉山城里的名门望族了。然而,祠堂建在苏三故居,直到明朝洪武建立才完工。
苏三寺门口有一幅著名的门联,是“父子三字,四人千古文章”。联谊大有气魄,但符合苏父子的文学地位,不让人觉得是夸虚词。
苏三庙的大门建于民国十七年(1928)。门外有纱排,门为三檐,歇山顶。三个房间的宽度为13.11米,一个房间的深度为5.1米,房间的高度为7.51米。素台高0.4米,前有三级竖带胎面,后有三级如意胎面。瓦顶,前脊两端饰以吻,竖脊和脊饰以龙头和卷草纹。门楣上悬挂金字横匾,刻有清代大书法家何题写的“苏三寺”三个金字。房檐柱上的对联是“柯绍秋吉代文苏三父子;千古留香典范”,为辽东人姜题写。门柱枝是“北宋著名父子;名胜古迹古祠堂由已故四川大学校长、著名教授楚题写,四川省文史馆副馆长手书。
进入苏三寺大门,映入眼帘的是以正殿、七贤殿、穆洛克殿、集美堂为中轴线,荷塘亭缓缓向外展开,疏而不散,紧而不促,布局自然流畅。正殿有苏洵、苏轼、苏辙雕像;七贤堂是苏父子的文物陈列室。木制假山厅是游客参观完文物后休息的理想场所。东边有一个游泳池。池水清澈,山石陡峭,鱼儿游走。绿洲馆、宝月馆和余云大厦被池水连成一组园林。亭子小而宽,树木密而奇;西侧一池清水与白坡阁廊桥相交。向北望去,透过斗篷亭可以看到藏在竹林中的东坡像。
斗篷阁建筑造型独特,飞檐翘角,座朝南。一楼底层是双檐歇山式,四周是飞椅,北面留有7米宽的门道。宽度和深度为9米,房间高度为10米。屋顶铺瓦,前脊饰长寿形宝顶,卷草纹。据史料记载,诗人陆游来到梅州,曾环湖而行,登上披风阁,瞻仰东坡画像,并写下“梅州披风阁拜东坡画像”的诗句。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沧桑,湄洲湖和海角亭已不复存在。现在的斗篷亭是光绪二十四年(1898)为纪念苏轼、魏了翁、陆游而在苏三寺修建的。因为斗篷亭原有的规模和风格已无法考证,东坡像也没有画出来。
角亭对面约20米处是苏东坡盘陀像,由四川省著名雕塑家赵树彤于1982年塑成。它不仅祝愿海角亭绘有东坡塑像,而且从瑞莲池南端向北望去,依次是瑞莲亭、白坡亭、海角亭,透视重点在东坡盘陀塑像上。
苏三寺院内,绿水萦绕,荷塘相连,小桥流水,曲径通幽,大殿亭台楼阁掩映在竹荫之中,错落有致,被称为“三分水二分竹”的“岛居”。徜徉在苏三寺的庭院里是一种非常惬意的享受,独特的环境氛围不禁让人遐想。昏黄的灯光下,我仿佛看见苏洵、苏轼、苏辙父子在蜿蜒的亭台楼阁中缓缓行走。仿佛父子二人在海滨吟诗...在苏三寺,你不仅可以享受身心,而且一代伟大作家的许多作品也令人大开眼界。寺内有丰乐亭、醉翁亭、忠义关碑、罗池寺碑四大名碑的碑刻或拓片。字画等文物成千上万。这些珍贵的收藏品堪称世界上无与伦比的无价之宝。
苏洵(1009——1066),本名明云,本名劳权。当他十几岁时,他喜欢交朋友。二十七岁时,他开始愤然学习写作。他热心报国,闭门苦读。他不仅精通“六经”理论,还能写出一篇千言万语的好文章。嘉祐元年(1056),他带着儿子石、哲进京赶考,将自己的《权术》、《衡论》、《计策》等二十二篇文章呈献给国子监,得到翰林学士欧阳修和宰相韩琦的称赞,起到了皇帝的作用。任巴州文安县主簿,任省校对员秘书。治平三年(1066),病逝于京师。英宗封他为光禄寺丞,命朝廷派船将他的丧事运回四川,葬在眉山梅安镇,后赠他“文安公”。
苏轼(1037——1101),字瞻,名东坡,苏洵之子。他从小聪明,七岁就认识书,十岁就识字了。他的父亲周游世界,他的母亲程教他诗歌书籍。苏轼决心为国家做贡献。嘉祐二年(1057)进士,后随弟考秘阁,入三等。(自宋朝开国以来,制度进入三等,连苏轼也只有两人。)从此,苏轼的文章名扬天下,学者多有问津,皇帝也为后代争取到了两任宰相。他在翰林学士、端明堂学士,为朝廷起草文告,给皇帝讲课。还在兵部、礼部做过大臣,先后在凤凰、杭州、密州、湖州、徐州、颍州等地做过地方官。他在长期的地方官位上做了很多好事,如救灾治水、发展生产、镇压豪强、整顿军纪等。他一度反对王安石讨论新法,受到重创。元丰二年(1079),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后被贬黄州团练,在东坡建室,在东坡居士。晚年因统治集团内部纷争和迫害,从徽州贬至儋州(今海南岛)。傅园三年(1100),被赦免回北,升任成都玉局观。次年赴常州病死,葬于河南郏县小峨眉山,谥号“文仲公”。苏轼一生道路坎坷,但至死心胸宽广,爱国豪迈,不屈不挠。他擅长诗歌、写作和赋。他还擅长书法和绘画,造诣很高,成就突出。
苏辙(1039——1112),本名子游,本名迎宾,是苏轼的弟弟。19岁和哥哥一起考中进士,还试着做了试计。由于他直言不讳的态度,他进入了第四班。他从商州为官做起,后来做了翰林学士、尚书、侍郎。他的政治生涯坎坷曲折,因不认同王安石的政见而被贬河南为官。其弟以诗得罪,亦受牵连,贬为云剑州盐酒税;后来,由于统治集团内部的权力和利益之争,它再次受到打击,并被贬谪到汝州和周迅。赵霁,惠宗皇帝,即位后,成为一名大中大学的博士。他在徐州建了一间房,自取名迎宾,终日默默而坐,近十年不见人。死后,他和哥哥葬在同一个地方,以追悼“文丁公”。他学识渊博,著作有《栾城季承》、《栾城续》、《栾城后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