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兴川牛膝来自哪里?

宝兴川牛膝是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宝兴早在明清时期就自发种植牛膝,是牛膝的原产地之一,也是牛膝模式标本的采集地。“宝兴川牛膝”品质优良,地域产品特色明显,在国内外市场享有较高声誉。产品不仅销往国内各大中药材市场,还通过中间商出口到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

宝兴县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川牛膝生产,提出了将该县建设成为“中国以川牛膝为代表的道地川药第一县”和“西部中药材产业基地县”的战略目标。2011年,宝兴县川牛膝种植面积达780公顷,总产量达2361吨,占全国川牛膝产量的60%以上,是全国川牛膝产量第一大县。

宝兴川牛膝

宝兴县现属四川省行政区域管辖。

宝兴县人民政府关于划定宝兴川牛膝国家地理标志保护范围的建议函,保富函_2012_87。

宝兴中药材协会企业标准:Q/00890562-1.1-2012《宝兴川牛膝标准化生产技术标准操作规程》

宝兴川牛膝质量技术要求

一.出处

川牛膝(川牛膝)。

二、种子质量标准

1.外观:果实暗褐色,带红色,卵圆形或卵圆形,深灰色,长2至5毫米,直径1至2毫米,含一粒种子。种子卵圆形或椭圆形,有光泽,无毛,表面红棕色,长2至2.3毫米,直径1至1.5毫米。

2.清洁度:清除各级种子中的杂草、其他植物和废种子,清洁度≥90%。

3.千粒重:1000粒(不含果实)的重量为1.4 ~ 1.8g。

4.含水量:含水量≤14%。

5.发芽率:种子发芽率≥80%。

6.生存能力:生存能力≥80%。

7.种子贮藏:低温避光贮藏。储存期为一年,隔年的种子不得用于播种。

三、场地条件

产地范围为海拔1200至2400m;有机质含量≥1%,pH值5.5-6.5的弱粘壤土。需要轮换,轮换间隔3年。

第四,栽培管理

1.种植:4月中下旬播种,采用穴播,行距35×30cm,穴深5cm,每穴播种10 ~ 15粒;每公顷不超过45万株。

2.产卵管理:当年第一、二次中耕,每株苗栽一次(间距要求:第一次留苗4-6株,第二次每穴留苗2-3株)。

3.中耕除草:5月中下旬进行第一次中耕除草;6月中下旬苗高约10cm,8月上旬苗高约35cm时,每行中耕除草一次。第二年也要中耕除草三遍,时间和第一年一样。如果要在第三年收割,只进行前两次中耕。如果第四年收庄稼,第三年中耕除草三次,第四年只收前两次。

4.追肥:实行农家肥为主,化肥为辅的原则,每次中耕除草后追肥。每667亩施用腐熟农家肥533-667公斤。

5.土壤栽培:每年第三次中耕除草时,应在植株基部进行土壤栽培,以防冻坏。

6.摘叶抽薹:当营养充足时,植株会旺盛生长,所以要及时摘去多余的叶子,促进根系生长。锚杆支护时,要及时拆除锚杆支护。

7.环境和安全要求:杀虫剂、化肥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动词 (verb的缩写)收获

播种后3至4年,在10至11月收获。需要深挖以减少根部切割。

六、初始处理

挖好后,抖掉泥土,去掉苇头和须根,切掉侧根,使主根和侧根成为一个单枝。然后根据根的大小,把它拉直,扎成小棍;站在炕上或打谷场上。上炕时要按重量分组,65℃烘干,每隔2小时取样检测含水量,直至含水量≤16%,然后堆放数日,润后65℃烘干,每隔2小时取样检测含水量,直至含水量≤14%。

七、质量特征

1.感官特征:近圆柱形,略扭曲,向下略细或有少量分支,长30 ~ 60厘米,直径0.5 ~ 3厘米。表面黄褐色或灰褐色,有纵向皱纹、根痕和多数横向皮孔。坚韧,不易折断,切面淡黄色或棕黄色,维管束星点状,排列成数个同心环。轻微的呼吸,甜甜的味道。

2.物理和化学指标:

项目

指数

水分(%)

≤16.0

摘录(%)

≥65.0

灰分(%)

≤8.0

酸不溶性灰分(%)

≤1.5

杯苋甾酮(C29H44O8)(%)≥0.03。

3.安全等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等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