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氏妇科妙用温胆汤
温胆汤最早发表于唐代的《备急良策是什么?第十二卷?《胆经》篇:“治了大病之后,因劳累而睡不着,也是因为感冒”,这是安神的方子。后来加了茯苓,扩大了适应症。如宋代的《三因一症方论》和明代的《景岳全书》都注明“气滞生津”,开始变成治痰方。清代程方便读书以治疗“胆虚痰扰”为主,正式成为治疗痰浊的主方。
陈无奈后,改温胆汤原方,减姜量,加茯苓,后世加大枣,形成今用温胆汤治痰浊。其中,温性药(半夏、陈皮、生姜)、寒性药(竹茹)、平性药(茯苓、甘草、大枣)总是与辛味药配伍。寒热结合,努力结合,酸甜搭配。辛而不热,清热而不寒,祛痰而不燥,健脾而不腻。全方沉稳和谐,从最初的温胆方药到温胆和胃化痰清胆腑方药。原方用于治疗体虚失眠,扩展为主方治疗痰浊证,缓解木郁痰浊证。
温胆汤为历代医家常用,主要方药有四种:宋代济生方,以丹星、菖蒲、党参,名曰“涤痰汤”,增强益气化痰降浊之功,善治痰困证;明代在证治标准中加入大枣、熟地黄、人参、五味子,命名为“十味温胆汤”,增加补气养血、宁心安神的力度,治疗心虚、胆怯、气血不足、痰浊内生证;清代在六因辩中加入黄连温胆汤,增加了清热之功,专治痰热扰证。清代在流行的《伤寒论》中加入青蒿、黄芩、碧玉散,命名为“蒿芩清胆汤”,增加了清胆利湿、和胃降逆之功,专治湿热呕吐。
注:碧玉粉:滑石30g,甘草10g,青黛5g(口服)。此方见于刘和坚《黄帝苏文选明论方》,主要用于治疗暑湿不利,小便不利。六一散用于疏通膀胱内脏,清热祛湿。加入青黛泻肝火。大热天热毒发作,眼睛红肿,小便黄赤。把这个食谱投入使用,向下传导热量。对于小儿暑湿、体热心烦、口渴少尿、咽喉肿痛、口腔溃疡、暑热等症,本方简单有效。
温胆汤,“腻苔”才是硬道理。
温胆汤是治疗痰浊热证的常用方剂。要掌握六个主要症状:苔腻、脉滑、头重、胸满、口粘、厌食。中医治疗疾病有外感和内伤。内伤分虚证和实证,实证以痰瘀为主,所以要特别注意痰,千万不能忽视。其中,油腻的皮毛最为重要,可以“锤”出来。俗话说“看到油腻的皮毛就不用知道剩下的了。”这是痰浊,要想到用温胆汤。
沈氏妇科温胆汤加减
温胆汤有一* * *八味药,必须用前四味药,即:竹茹、枳壳、茯苓、陈皮。竹茹主要用于清热化痰;茯苓、陈皮健脾化痰,切断“痰源”为辅药;枳壳理气解郁,有利于化痰除浊,为佐药。温胆汤只用这四味药作为基本药物。
后四种药物取消:半夏能祛湿化痰,但其燥性不利于“痰浊热”主证;生姜虽能化痰,但其辛温不利于“痰浊化热”主证;烤草味甘,大枣味腻,不利于祛痰化浊,所以四味全删。
加石菖蒲、郁金:方中浊最易收窍。为了化痰,要用有窍生痰的石菖蒲,疏通气血瘀滞,非常有利于祛痰化浊,这样痰浊就会消除。
这样,消痰主方温胆汤就由竹茹、枳壳、茯苓、陈皮、石菖蒲、姜黄组成。
这六种药一定要用,用量是固定的,都是10g。
温胆汤16加味。
1.粘热痰-葶苈子、黄芩、鱼腥草、胆南星、天竺黄、竹沥。
2.寒痰薄沫-白芥子、桂枝、干姜、细辛、法夏。
3.顽痰——生龙骨、生牡蛎、蛤蜊、海藻、莱菔子。
4.癫痫-海参肠、明矾、磁铁矿、钩藤、荆芥、野菊花、珍珠母。
5.精神分裂制造军,绿泥石,决明子,桃仁,生栀子。
6.不足失眠-炒枣仁、何首乌。、黄连、肉桂、合欢皮、知母和川芎。
7.眩晕耳鸣-泽泻、炒白术、蝉蜕、阿胶珠、菊花、天麻。
8.原发性高血压-钩藤、萝卜、泽泻、海藻、夏枯草和石决明。
9.冠心病-瓜蒌、薤白、丹参、葛根、苏木和红花。
10.胃肠综合症-木香、砂仁、蒲公英、连翘、焦三仙、大黄。
11.功能性发热-青蒿、柴胡、黄芪、桑白皮、车前草。
12.更年期综合症-蛇床子、泽兰、续断、桂枝、白芍和牡蛎。
13.尿毒症-白花蛇舌草、王不留行、益母草、丹参、仙鹤草、薏苡仁、泽兰。
14.妇科疾病-鸡血藤、香附、伸筋草、丹参、川楝子、益母草、当归。
15.良性肿瘤——夏枯草、生蚝、山慈菇、丹参、莱菔子、生山楂。
16.癌症-白花蛇舌草、蒲公英、野菊花、仙鹤草、薏苡仁、丹参、三七。
区分痰的关键不在于颜色,而在于质。常规来说,黄痰主热;白痰主寒,其实是不对的。黏稠的痰是白色或黄都是热痰,而稀薄的痰是白色和黄色是寒痰。寒热以质区分。热痰宜加痱子、天竺黄;寒痰宜加白芥子、半夏。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有形痰,也就是咳痰。肺是藏痰的装置,看到的痰是有形的痰或狭痰。如果顽痰有苔腻,则称为顽痰。可以加三石和海苔,三石:生龙骨、生牡蛎、蛤蜊。
癫痫加海参肠和磁铁。海参肠就是海参肠。拿出来,然后洗沙,阴干,研磨。喝温胆汤的时候,用温胆汤冲海参肠粉,每次3g,是治疗癫痫非常有效的药物。精神分裂症,加川军、胡氏,甚至用生大黄通便,精神分裂症症状可减轻,但必须停药。长期服用会伤害患者,甚至造成不良后果;神经衰弱,和精神分裂症有关,是两种病,一种是精神病,一种是神经病。加30g炒枣仁和何首乌。尼尔氏综合症、高血压引起的头晕、高血压用泽泻白术、莱菔子、石决明;冠心病加瓜蒌、葛根;胃病加木香、蒲公英;加入青蒿、柴胡低烧,青蒿必须晚服,用15g;;《更年期》综合征加蛇床子、泽兰;尿毒症加王不留行、益母草;妇科调经,加入鸡血藤和香附;良性肿瘤加山慈菇、浙贝;恶性肿瘤要加白花蛇舌草和仙鹤草,必须用白花蛇舌草30g,就是16加温胆汤的方法。
在临床上,只要看到舌苔油腻的患者,就想到温胆汤,然后根据16不同的疾病,加不同的主药,根据疾病类型,加药。只要坚持用,一定会有效果。但有一个前提,温胆汤治疗疾病的16加减全部有效,而且必须是苔腻。而且还有一个痰瘀互结的关键。从痰的治疗上,想到的是没有瘀血,舌不紫,舌下络脉不肿。也是一种祛瘀提高疗效的药物,既祛瘀又化痰。祛瘀的好药有两种,最常用的是丹参,30g丹参;另一种药是水蛭。其实水蛭没有毒性,水蛭是双向的,明显提高了疗效。
案例:高血压案例
33岁的胡(音)已经头晕近半年了。常气乏力,胸闷口干,苔黄腻,色红,脉滑,血压160/100mmHg。
原发性高血压(ⅱ级)的特点是痰瘀互结,毒损心络。治疗应该是化痰祛瘀,解毒通络。《三因一病证》温胆汤加减。
处方:竹茹10g枳壳10g茯苓10g陈皮10g石菖蒲10g郁金10g丹参30g莱菔子10g钩藤(下)10g泽泻10g。
结果:方上每日服用1剂量,分两次煎服。7剂后食量增加,大便通畅,头晕减轻,血压140/90mmHg,胸闷依旧,苔黄腻依旧。
除去钩藤、决明子、夏枯草和茵陈(下背)15g,生龙骨30g,生牡蛎30g,蛤壳30g。连续用药14天,血压120/80mmHg,苔薄黄,舌下络脉缓解,脉细数症状全部消除。全部改用天麻胶囊,加味保和丸巩固,不复诊。
注意:
1.高血压常规治疗以平肝潜阳,滋水含木为主。这种情况下痰瘀交织,毒损心络。常用的方法不正确,就不行。高血压应重视痰瘀伤络证,温胆方是有效方剂。
2、先去除油腻的苔藓,在钩藤衣陈印中加入三石,以去除油腻的苔藓。山楂是祛瘀化痰的重要辅助。茵陈、海藻、龙骨、牡蛎、蛤壳是去腻苔的主药,山楂是重要的辅药。
3、患痰瘀互结,莱菔子、丹参为有效药对,莱菔子、海藻为治疗痰瘀互结、头晕目眩的必备药对。特别是,它可以降低舒张压。
4、血压也要经过腑脏,决明子不仅降血压还经过腑脏。5、夏枯草平肝可以降血压,还有益胃化痰、抑木助土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