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长期服用二甲双胍对肝肾有伤害吗?
这些糖友很多都很迷茫。虽然长期服用二甲双胍有很好的血糖控制,但是药物三分毒,不伤肝肾吗?有糖友向何药师抱怨:糖尿病治不好,肝肾也出毛病了?真的是这样吗?今天就和大家聊聊二甲双胍,让大家正确理解,消除恐惧。
二甲双胍是如何发挥作用的?二甲双胍是目前治疗糖尿病的一线药物和基础药物。通过作用于肝脏,抑制糖异生,减少肝糖原的输出。抑制糖异生,也就是说抑制脂肪、蛋白质等其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肝糖原是人体吃的东西,一部分转化为葡萄糖,以肝糖原的形式储存在肝脏中。当人体需要时,肝糖原转化为葡萄糖,为身体提供能量。同时减少小肠对葡萄糖的吸收,通过增加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血糖。
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不仅能降低空腹血糖,还能降低餐后血糖。更适用于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可降低糖化血红蛋白1-2个百分点。单独使用不容易引起低血糖。其胃肠道反应多为一过性,与其他口服降糖药相比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比。那么患者朋友们最担心的肝肾损伤呢?下面看药师何的分析。
药品的销售有严格的程序。首先,糖尿病患者要知道,所有的口服降糖药都要经过严格的临床试验,确认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后才能应用于临床,然后还要经过全世界众多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试验,进一步观察其疗效和安全性。如果发现一种药物具有导致严重副作用的高风险,将被摘牌,不得继续在临床上使用。
当时,因为发现曲格列酮会导致严重的肝损伤,所以很快被除名。现有的口服降糖药大多已在临床使用多年。到目前为止,无论是初步临床试验还是更广泛临床实践的数据都发现,目前使用的各种口服降糖药均可引起明显的肝肾损害,甚至瑞格列奈在晚期肾病和透析患者中使用也是安全的,因此广大糖尿病患者不必过于担心口服降糖药对肝肾功能的影响。
口服降糖药,尤其是二甲双胍,会伤害肝肾吗?糖尿病患者尤为关注,医生也经常被问到二甲双胍对肝肾是否有伤害。在这里,有必要澄清二甲双胍是无辜的。
二甲双胍通过胃肠吸收循环血液,几乎不与血浆白蛋白结合,不进行肝脏代谢,不与肝脏P450酶竞争,在体内不降解,而是直接作用于肝脏和肌肉,减少肝脏糖异生,增加肌肉糖酵解。因此二甲双胍无肝毒性,肝功能正常者在推荐剂量范围内服药不会造成肝损伤。
但肝功能受损者使用二甲双胍时应谨慎,尤其是伴有肝炎或其他肝脏疾病的糖尿病患者,并伴有明显的肝功能异常。他们在使用二甲双胍时应特别谨慎,并应密切监测他们的肝功能。因为肝功能的损害会明显限制其清除乳酸的能力,二甲双胍降糖过程中乳酸蓄积的风险增加,并不是因为二甲双胍有肝毒性。
二甲双胍主要以原形经肾小管从尿中排出,可迅速消除,12 ~ 24 h后清除率约为90%,二甲双胍的肾清除率约为肌酐的3.5倍。所以二甲双胍本身对肾脏没有损伤。其他研究表明二甲双胍可能具有肾脏保护作用。有些患者一看到尿蛋白升高就不敢继续使用二甲双胍,这是没有根据的。
当然,在使用二甲双胍时需要定期监测肾功能,因为当肾功能因其他原因严重受损时,如糖尿病肾病,二甲双胍的排泄量会明显减少,清除半衰期会延长,从而导致二甲双胍血药浓度升高,出现副作用的风险增加,如乳酸酸中毒,而不是因为二甲双胍有肾毒性。因此,肾功能不全患者应根据肾功能调整剂量或停用二甲双胍。同时,低氧血症患者应避免使用二甲双胍。
综上所述,对于肝肾功能正常的患者,服用二甲双胍不会造成肝肾功能损害,但对于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长期服用二甲双胍需要注意。最后,特别提醒广大糖尿病患者,虽然口服降糖药不会对肝功能、肾功能造成明显损害,但服药期间仍应定期监测肝功能、肾功能,避免肝肾疾病引起的代谢和清除障碍,增加治疗风险。